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旧金山猎书留踪(下)(1)

2016-07-03 11:40:26      参与评论()人

福罗里奥英译《蒙田随笔全集》封面

《福尔赛世家》插画

《福尔赛世家》扉页

《布莱克传》封面

《集藏伴侣》书封

Thomas Frognall Dibdin(1776-1847):A Bibliography扉页签名

《爱书狂》书脊

《爱书狂》扉页

《解剖爱书狂》扉页

《书国十日谈》书脊

《书国十日谈》“第一日”

《书国十日谈》“第二日”

在John Windle Antiquarian Bookseller所购福罗里奥英译《蒙田随笔全集》为初版。两卷。八开本 (8vo/octavo)。正文加索引一四三二页。此版印一千三百七十五套:英国售九百套,美国售四百七十五套。此套编号一二三〇。全黄褐色山羊皮装。六格竹节书脊,第二格贴绿皮烫金书题:Florio's Montaigne。此版使用荷兰优质美术纸(Pannekoek paper)。金顶。封面正中嵌印竖椭圆形绿底烫金花边图案,绿底上金字烫印蒙田名句:Que scay-je?(我知道什么?)。

福罗里奥1603年英译的《蒙田随笔集》乃伊丽莎白时代三大经典英文译作之一(另外两部是:North译的普鲁塔克和Urquhart译的拉伯雷)。人虽诟病福氏译风随意及词句多有失当之处,但对普通读者而非学者言,开英译蒙田先河的福译,字里行间保存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即在今日,面对更精准的英译不断推出,也没有完全丧失它独有的吸引力,仍能带给读者阅读的愉悦。莫里尼(Massimiliano Morini) 在《都铎朝翻译的理论与实践》(Tudor Transl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6)中指出:“福译蒙田不仅仅对研究英国的翻译史大有裨益,它还令十七世纪早期英国的文学趣味展露无遗。通过福译,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特色是重具体而轻抽象;种族观念森严而调和中立意识薄弱;宁选戏剧性起伏跌宕不选哲学性平铺直叙。无怪乎,凡有可能,蒙田拉丁式逻辑表述总会替换为福罗里奥式独具特色的英文俗语。”早年,对独立译出《圣经》的英国大文人Mgr. R.A.Knox认为一切翻译和戏剧中的扮演无出二致这一观点,香港翻译大家思果极生动地补充道:“我知道伟大的伶人无不善于揣摩剧中人的感受,演来逼真,这样观众才会受到感动。演员演某一角色,就变成那一角色。普通戏子敷衍塞责,照背台词,台下人知道他在演戏,也就无动于衷了。英国十七世纪的傅劳瑞奥(John Florio,1553?-1625)译法国蒙丹纳(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1533-92)的散文,文笔古怪而放肆,但他酷爱原作者,译来传神阿睹,所以能重大影响英国的文学和哲学,译文至今为人爱读。”(《翻译新究·翻译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