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重读杨周翰先生《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2016-09-25 12:09:57      参与评论()人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小礼堂的培根坐像

圣保罗大教堂的约翰·多恩纪念碑

为纪念杨周翰先生的百年诞辰,世纪文景以纪念版的形式又重印了六卷本的《杨周翰作品集》。收到出版社惠赠的样书,不禁感慨不迭:先生若能亲眼看见这些著作如此精美地汇集出版,该有多好!

六卷文集中,如若再要选一部作为杨先生的学术代表作,那显然应推《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先生这部专论,虽只有二十二万言,然而字字珠玑,其内容之丰厚,见解之精辟,同类著作中罕有其匹。此次拿到新版赠书,又从头至尾认真细读一遍,阅读间隙,当年受教于先生的件件往事,又一页一页浮现在眼前。

1986年从国外访学回来,曾专程来京一趟看望先生。先生拿出一本新出不久的文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题赠与我,并笑吟吟地解释说,1981年底送我们毕业离校后,他去复旦开了一期“十七世纪英国文学”课,回来后又给北大的同学重上了一遍,此书就是在这门课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说到这本书,先生又一次提及我们念书那会儿他的一句治学口头禅:讲文学史,无非就是“说说唱唱”。“说”就是讲历史,“唱”就是读作品。而他所谓的“说”,则还有一条:即“凡别人说过的,就尽量少说,若别人已经一说再说,那就不说;而别人没说的,那就多说几句”。先生的这几句话,说起来,听起来,都很轻巧,可真要做起来,却非常不易,这里有一个按什么标准决定说与不说、少说或多说的问题。按先生的要求,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取法乎上”,而何以为上?那就要突出学术的原创性,“言他人之所未言”,原创性高方为上。因此,不说、少说或多说,其实都是为保证学术含金量而设定的要求。

1234...全文 11 下一页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