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徽州盐商与曾国藩(1)

2016-10-02 10:10:01      参与评论()人

■晚清盐政史的重要一页

盐商程希辕致方性存的信函

《显考尚斋府君行述》 刊本

徽州歙县槐塘的状元坊

太平天国之后,除了盐务经营格局的变化之外,具有商人家世背景者直接出任盐务官员似成常态,权力与资本勾肩搭背的现象更为肆无忌惮。此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以来中国政商关系的新变化。

2014年,适逢“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出版二十周年纪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约我修订再版《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一书。

《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一书收录于“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三辑,于1996年出版。该书主要探讨明清时代徽商与盐政制度的相互关系,研究徽商的土著化进程,以及徽州盐商对东南城镇、文化及社会变迁的影响等。此次为了修订再版,我花了一些时间,重新阅读了近二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对清代的盐政史做了重新的梳理。

在我看来,从清初至太平天国爆发,前后历时两百余年;而自太平天国动乱结束迄至清朝灭亡,为时不到半个世纪。倘若将清代的盐政史看作是一部大书,那么,清代前期,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盛清时代,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研究相当集中。此一时期各类的史料极为丰富,特别是像《扬州画舫录》那样生动描绘徽州盐商之长袖善舞、夸奢斗富,一向为世人所瞩目。相形之下,及至晚清,此一时段的盐政史,就像是一部大书中读者急于匆忙翻过的寥寥数页。总体上看,研究相对比较粗线条,有不少问题以前是没有思考过的。例如,道光年间陶澍实施的盐政改革,以及此后的咸同兵燹,固然使得徽州盐商在总体上趋于衰落,但晚清时期两淮盐业中的徽商活动、官商关系等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清晰的揭示。迄今为止,我们对晚清盐政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并不陌生,但与盛清时代相比,似乎再也看不到作为个体的盐商或徽商家族生动、细致的社会生活,这当然是受限于此前史料所见之不足。

所幸的是,随着近二十年来民间文献的大批发现,特别是我们现在能有机会接触一些盐商家族的珍稀文书,因此,徽商与晚清盐政的相关问题,无疑有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可能。

《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一书出版后不久,我就在皖南的田野考察中,偶然发现大批徽州文书,其数量多得大概足以成立一个像样的研究机构。自此迄至,收集、整理和研究徽州文书,也就成了个人学术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陆续收集的民间文书中,有不少与盐业相关的珍贵史料。

此次为了完成拙著的修订,除了重新梳理学术史之外,我还系统翻检了近十数年来自己在皖南收集的商业文书。某日,在一批晚清歙县盐商的家族文书中,偶然看到一封四纸的信函:

性存世大兄大人如晤:

……弟自初十日往金陵大营粮台,一路察看食岸情形,廿日到南京大胜关小住三日。二小孙在台平顺,趋公无误,甚慰惬衷!回来风逆,迟至月初五日抵省,欣悉二十五日苏州克复,江北、怀远克复,现闻苗匪被官兵杀死,大快人心!升平有日,可望远怀想。大小儿到豫章,知驾等候,自可把晤一切。现《楚皖新章》刊册二本,附呈台览,自悉弟盐务熟手,趋时动手,颇有大利。照新章只得一分半利,其余盐每引可余一担,又得三两五钱。本大则办湖广,本小可办中路,大约以千金可得利六七百,能有三五千金,易于为力。弟处已有两处相好下去赶办,弟荐有人,可以着人下去附办,各种便捷大好之机,为此专照,望见信想法措资,即来安庆面商办理,祈斟酌!先付信可也。合和小行秋来颇顺利,未知泰和宝行如何?尚望示知。……弟看湾沚可以立业,现已与金陵大营粮台诸位合办一官盐店,其中大有生机,如见信惠然一切,再为面谈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