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关于签名本

2016-10-09 11:10:16      参与评论()人

近来喜欢搜集签名书的人越来越多。有位朋友委托我在厦门一家书店策划“中国现代名家稀见签名本欣赏”活动,为此,我把此事细思一遍。

我不搜集签名本,但因为职业和过去有一点搜集旧书的习惯,偶尔也遇到过名家签名本,但多数没有太当回事。为这次活动,我先要把“名家”和“稀见”两个标准作个大体解释。

签名的价值因人的地位而高,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作家签名本的市场定位也依此而论。鲁迅、胡适,一般说自然是最高的。我见过朋友有胡适的签名本,但我还没见过熟人中有鲁迅签名本的。现在市场上最受追捧的是四个人的签名本,陈寅恪、周作人、钱锺书和张爱玲。因为这四人的签名本还有得到的可能,他们以上作家的签名本,不论价值多高,在事实上已很难有获得的可能,也就没什么谈论的必要了。

我这里所谓“名家”还是一个大众概念,就是不需要解释,不需要专业知识,一说大家都知道。“稀见”则是指一般得不到,容易得到则不“稀见”,这里其实包括了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比如巴金、冰心、杨绛均长寿,两在京一在沪,他们的签名本相对容易见到,他们又都是热爱读者的作家,所以有他们签名本的读者很多。我的标准是“名家”“稀见”要同时满足,所以这次签名本欣赏活动,巴金、冰心和杨绛的签名本就不出现了。因此我也想到了以后应当为签名本设个大体标准。收藏如果极易,乐趣就少,所以签名本也要讲难度系数。

我把签名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凡有作者签名都可谓签名本,但狭义签名本专指“名家”和“稀见”,不是有作者签名都可称为签名本,当然签名者的情况也是变动的,当代无名并不意味着永远无名,也就是说真正的签名本,必须经历岁月的淘洗。我对签名本作如下限制:

一、健在作者的签名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签名本,因为有易得的可能,逻辑上说这样的签名本可以不断制造出来。

二、无意的签名才是真正的签名本。什么意思呢?因为健在作者常有图书销售活动,因为书的销量与版税相关,作者一般愿意配合出版社做活动,这样就有一些喜欢签名本的人专程搜罗作者作品,在这种场合要求作者签名。此谓有意的签名。而无意的签名则是作者出于友情或其他因素主动送人的签名本。

三、签名的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旧话说百年无废纸,更何况还有人签名呢。具体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签名本,我以为1949年前的签名本高于以后的。

四、签在什么书上。如果书本身就很稀见,又有作者签名,当然是双美了,名著初版又有作者签名最为珍贵。

五、用什么笔签的。签名本的源头可能就是由中国旧文人题跋批校习惯演化而来,所以在签名本中,软笔胜硬笔。中国前辈作家多用毛笔签名,越往后越少。洋学生出身的作家用毛笔少,巴金、冰心、李健吾、萧乾多是钢笔签名,钱锺书是少有的例外,这也是钱签名本珍贵的原因之一。至于其他原因,比如有上款和留言一类,那是签名本中特例,另当别论。

六、签名加钤印的。签名易作伪,钤印相对难。签名钤印也最符合中国文人的习惯。理想的签名本是名著初版而由作者毛笔钤印题赠。

签名本的温暖是它建立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亲切关系,无论是有意签名还是无意签名,它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近关系。喜欢签名本的人,多数有保存文物、期待升值的心理,但也有人是为了保存那一份阅读的美好记忆。

网络时代,纸质书肯定会少,不是所有的著作都值得印成纸质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多数著作,以后不需再印成纸质书,而只有文史哲以及艺术一类才有这个必要。讲一般道理的著作没有必要再印成纸质书,讲高雅趣味的著作才有这个必要。签名本以后肯定是少量纸质书中的精品,时间愈久愈显珍贵。

录入编辑:洪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