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看不懂当代艺术原因当然不在观众,而在艺术家

2017-03-21 09:31:08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3月16日,“复旦大学文化创新沙龙”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沙龙邀请到英国观念艺术家瑞安·甘德(Ryan Gander)、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周大为、VICE中国创始人孟金辉、里森画廊中华区总监董道兹,共同探讨“文化创新:艺术的深度与广度”这一话题。

艺术家瑞安·甘德作为本次沙龙的主讲人首先阐述了他的艺术观点。甘德从装置、雕塑、摄影到讲座、出版等领域都有涉猎。

在沙龙研讨环节,嘉宾们纷纷阐释了各自关于艺术的观点。针对不少人提出的看不懂当代艺术的问题,周大为索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一些当代艺术让中国人很陌生,因为很多艺术家很装。中国有很多冒牌当代艺术家,并不是真的是艺术家,冒牌艺术家很会表现、表演,是很称职的演员。在我们不了解艺术怎么回事的时候,会被这些虚假的东西所蒙蔽,当代艺术尤其如此。



瑞安·甘德和他的作品

瑞安·甘德:人类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同理心

今天想讲的是,怎么通过一种不刻意的方式去创造艺术。在生活当中,我们和艺术处于一种不期而遇的邂逅状态。我觉得,每一个人本身都非常具有创造性,并不是只有艺术家才具有创造性,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是具有创造性的。当我们生活在有创造性的环境,就会做出有创造性的决策,比如说,选择穿的服装、装点自己的家庭,或者在火炉旁边放置装饰物,这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事情。

接下来,我会介绍我的展览中的作品。这是一个新的作品,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雕塑作品,其实它可以归类为装置作品。它的尺寸是真人大小,其实它不是一个机器人,是一个电枢装置。它是通过组装形成这样一个结构,更像是我们人的骨骼。这个作品的创作背后有一个故事。我在柏林的时候,有一次不当心碰在石头上面摔倒了,造成了肩部的骨折,在家里躺了半年,这个过程让我很痛苦。我在床上看到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感到非常失望。我看到自己国家的人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考虑公众的利益,不考虑到整个社会。另外一件事情,我的女儿6岁,学校会给小朋友发一种证书,上面会说你哪一项科目特别好,有一些小朋友数学比较好,或者小提琴、拉丁文特别好。我女儿拿到的证书写道,她非常有同理心,有理解力。可以说这两件事情也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但这两件事情共同构成了现在这件作品背后的思考。我用一些结构塑造成人的形式,但是它又没有脸部的造型,我们在把它变成一种视觉化的语言,通过这种视觉化的语言来传达、表达很多不一样的情绪。我们通过电枢设计各种小的动作,传达大量、广泛的情绪变化。人类一个很核心、很基础的东西就是同理心。



瑞安·甘德作品

在展览当中还有一个思路,当一个观众在参观一件作品,同时这个观众他本人也可以是一件作品,在被其他的观众参观。我早期有一个代表作品,是两个眼睛,这两个眼睛是男人的眼睛,后来有一个作品,可以说是前面那件作品的老婆,是女性的眼睛。两个眼睛被安装在美术馆的墙体里面,通过里面的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现场展厅里面观众的人数和位置,以此来做出一些回应,转动眼球。这个也涉及到前面说的,观看和被观看的关系,还有一种视觉的交流和交换。通常来说,进入美术馆的白盒子空间是发现去艺术的。我想通过这个作品,把眼睛嵌入到墙壁当中,表达美术馆其实也是在反过来看着观众,它也在观察你,根据你的反映做出相应的反映。你如果不动,它的眼神会流露出很无聊的感觉,如果你看看它就走掉,它会翻一个白眼。

到了电枢这个作品,就变得更简单,线条更简单。但是这种更简单其实演绎和表达的情感能量,依然是很大的。当然它跟眼睛的作品还是有共通之处,眼睛通过眼神的交流,传达传递不同的感情和感受。



瑞安·甘德在Cc基金会的展览现场

【沙龙】我们要对不熟悉的东西保持好奇心

张殿元:有一点瑞安·甘德先生在今天的讲座里面没有提到,但是我在文献查阅当中看到过。瑞安·甘德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他说评价一件优秀的当代艺术品,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一件作品能不能让观众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理解的角度越多,理解的方式越多、越复杂,就证明这件艺术品会越成功,越好。我个人非常认同这样一种看法,中国当代的艺术作品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缺少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不是源于我们缺少给世人理解作品的不同角度。

汤筠冰:艺术的深度和广度究竟在哪里?或者说,艺术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孟金辉:首先这个问题是特别大的话题,我就讲一下个人的体验和想法。我觉得艺术它可以非常具像,也可以非常抽象,特别到了现在这么一个多媒体的时代,艺术的呈现形式也特别多。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看过很多的艺术家的作品,听很多音乐家的音乐,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刺激,它其实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这个传递,它不见得是做艺术的人究竟有什么具体要说的,更多的是我自己基于这个东西,我自己的思考是什么。基于自我的思考,又是另外一个创新。这些创新从不同层面上,它会体现到你的生活当中,体现到你怎么样去面对这个社会,体现到你的价值观。就是这些创新,支撑这个社会,推动这个社会不断往前走。

从艺术的层面,我觉得人人都有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表现成一个具体的作品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对于个体来说,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是你要去不断寻找这些新的东西,你要对不太能理解,或者说不太熟悉的东西保持一个很强的好奇心。这个好奇心可以刺激大家,不断往前走。

周大为:作为一个收藏家,收藏的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喜欢。第二,作为一个在艺术市场那么多年的一个人,你肯定希望选择的东西会保值。我买了太多的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这类艺术可能不属于会增值的作品。

我在国内碰到很多的同学或者媒体的人,大家对于艺术很陌生。我希望艺术在中国变得平庸化一点,艺术是一个精英文化的东西,但是精英文化的主权和话语权是在逐渐丧失。很多精英文化的人,他们与其抱怨,不如去想想如何把精英文化的东西,用更大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汤筠冰:学生经常提问,说老师我们怎么欣赏当代艺术。董道兹是艺术界的资深人士,你在挑选艺术家作品的时候也有选择标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董道兹:我觉得不理解是正常的,如果我们看的是一个盖棺定论的死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看?当代艺术是在前沿,我们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包括瑞安·甘德的作品。但是人们可以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这个世界神秘和有趣的一个点,还有他的美,这是基于他的感情。

【观众提问环节】

观众:我的问题很简短,就是给周大为。你刚才有说过你觉得其实中国人对于艺术很陌生,在国外,也不是说不陌生,它就是一个职业。在中国,我们可以做什么,让艺术更好的走进生活,走进人群,走出本来的道路。

周大为:为什么当代艺术让中国人感到很陌生,因为很多艺术家很装。从艺术家这边,应该稍微少一些装。中国有很多冒牌艺术家,并不是真的艺术家,反而是冒牌艺术家很会表现、表演,是很称职的演员。在我们不了解艺术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会被这些虚假的东西所蒙蔽,特别是当代艺术领域。当代艺术从概念上来说是西方过来的舶来品,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接触到当代艺术,很多人是被很多表面性的东西所忽悠的。接下来这个20年、30年,过得是越来越好了。像我们这样的人,像董道兹这样的画廊工作人员,像孟老师这样的媒体,大家一起努力,发掘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真诚的。虽然我们玩世不恭,但是还有一颗单纯的心,希望在一个领域有很本质的动力去支撑,同时很实在地执行。如果在每一个不同的领域都有这样几个人,那就能改变,我认为能改变整个社会。

关键词:当代艺术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