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论篆刻刀法的“三性”

2017-04-17 16:02:11    闻是书画  参与评论()人

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艺术邀请展学术研讨会论文

论篆刻刀法的“三性”

——兼谈当代篆刻刀法的三大发展方向

洪亮

内容提要

本文分两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为讨论篆刻刀法的“三性”。从篆刻刀法及其刀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入手,进而对篆刻刀法中所包涵的“三性”即:“人性、刀性、石性”的理解,并着重讨论了“三性”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并列中递进的互为生发的关系,以及她们的内在文化支撑。第二部分是从篆刻刀法的“三性”的角度,对当代篆刻刀法表现出来的多元审美观念进行关照,梳理出当代篆刻刀法在继承传统和融入现代意识上形成的“印从书出”、“印从刀出”和“印从人(我)出”的三大发展方向。

关键词:篆刻刀法、人性、刀性、石性

篆刻艺术从实用印章的自然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以文人参与自“篆”,自“刻”为标志的。篆刻艺术是“篆”和“刻”创作过程的总和。篆刻作者“篆”(写印稿)的过程,主要是对篆刻作品的字法和章法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篆刻形式美的创作过程。“刻”的创作过程,顾名思义就是篆刻作者手握刻刀,把所写在印面上的“篆”(印稿)刻出来,成为篆刻艺术作品。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刀法进行创作,也就是对篆刻作品内涵美的创作过程。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篆刻刀法的“三性”,即:“人性、刀性、石性”。篆刻作者手握刻刀,进入“刻”的创作过程,也就是在自我审美追求的躯使下,通过篆刻刀法进行审美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人、刀、石”三者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协调等关系。深入了解与把握篆刻刀法创作过程中的这些关系,明白篆刻刀法中包涵着“人性、刀性、石性”,不但有利于篆刻艺术创作的深入,同时也有利于篆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一、篆刻刀法及其刀法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于篆刻刀法,古人曾提出诸如:单刀、复刀、反刀、切刀、留刀、舞刀、涩刀、飞刀、埋刀、补刀等等名称。许容《说篆》中总结出十三种刀法,曰:“夫用刀有十三法:正入正刀法、单入正刀法、双入正刀法、冲刀法、涩刀法、迟刀法、留刀法、复刀法、轻刀法、埋刀法、切刀法、舞刀法、平刀法。”并在每一种刀法下均有小注,说明具体刻法、适用范围或相应的效果等。如:“正入正刀法(以中锋入石,竖刀略直,其势有奇气);单入正刀法(以一面侧入,把刀略卧,其势丰,臻于大雅。)”等。从篆刻史的角度看,许氏对刀法的认识和总结是很可贵的。然而,从我们今天的创作实践来看,他所谈的只是刀法的各种艺术表现。刀法和刀法艺术表现不能混为一谈。刀法的艺术表现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刀法最本质的质的状态:“刻”。我们如果把刀法从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中抽象出来,其本质就是“刻”。刻的最基本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冲刀、切刀”两法。所以说所有的刀法艺术表现都是从“刻”的本质出发,在冲刀、切刀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变化而来。①

二、对篆刻刀法的“三性”理解

篆刻刀法中的“人性”,也就是说在篆刻刀法中包涵着人的审美观念、性格、性情,以及对事物的理解等,当然,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对“刀性”的理解,一方面是篆刻作者选择篆刻刀时,对其钢质的坚韧度、刀口的锋利度等自然属性的了解;另一方面是要有“刻”的刀感。这里所说的刀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篆刻作者在运用篆刻刀“刻”的过程中的刀感;二是篆刻欣赏者在品赏作品时,感觉展现在面前的作品印文是用刀刻出来的。有了刀感,通过刀感对“刀性”的坚韧与锋利中的传情,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于“石性”,不同产地的印石,有不同的石质,它们的石质的纹理和密度也不一样,密度低的石质松软,密度高的石质坚硬。还有,不同的石质在受刀时反映出来的脆糯性格是不尽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石性”,实际是指“印材性”,文中例举了以“石”为代表的印材。有关印材,古人早有论述,沈野在《印谈》中谈到:“金玉之类用力多而难成,石则用力少而易就,则印已成而兴无穷。”篆刻所使用的印材是很广泛的,除了我们普遍便用的石材之外,还有,矿物类印材:如金、银、铜、 铁、水晶、玉和玛瑙等,植物类印材:有木印、竹根印 、果核、木根等。动物类印材:可分为象牙、牛角和骨印等。人工制造类印材:塑料印及压克力(有机玻璃)印等。它们的缺点是韵味不易表达。人工制造类印材中:陶印、瓷印 、紫砂印,用泥坯刻印质地相当松软,比较容易受刀,但刻后不能马上钤用,需要煅烧后才为成品,而煅烧中又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对此,近年来有一批篆刻家正在探索当中。

三、篆刻刀法“三性”之间的关系及运用

1234...全文 8 下一页
关键词:篆刻刀法印章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