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提琴收藏:不容小视的“国际通货”

2017-05-10 14:37:54  新金融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简纳罗·格利亚奴1754年制小提琴,北京保利2012春拍会获价345万元

卡罗朱塞佩·欧东1921年作小提琴,北京匡时十周年秋拍会获价184万元

来源:收藏快报

在近日举办的2017艺术市场价值榜暨2016北京拍卖季年度行业峰会中,“弦话百年——私人珍藏提琴”专场荣获市场开拓拍卖专场。在国外,提琴拍卖历史悠久,专业性强,已步入职业化阶段,被人称作所谓的“国际通货”。不管是伦敦、纽约,还是悉尼,名贵小提琴不乏其身影。苏富比(微博)、佳士得等著名拍卖行都曾在名琴拍卖领域成绩斐然。而对中国内地而言,似乎它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崭新的领域,亟待开发培育。

本期热点聚焦,听旅意华人提琴制作家、提琴文化研究学者、意大利帕尔玛制琴家协会理事、北京猎琴人弦乐器交易交流中心技术顾问杨小洋,意大利政府认证在册的资深华裔制琴家与收藏鉴定学者赵相斌,北京柏利通雅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忠伟分别解读剖析提琴收藏拍卖的那些事儿。

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杨小洋介绍说,提琴是来自西洋的舶来之物,在国内传统的收藏品系列中并不占有一席之地。正当帕格尼尼那激动人心的琴声征服欧罗巴大陆、耶稣瓜耐里小提琴成为藏家狂热搜罗的焦点之时,远在东方的我们还生活在儒家意识形态编织的宗法体系之中,文化生活皆受其束缚。而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提琴在百年前来到中国,历经发展磨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长足发展。演奏提琴的除了专业人士,更有民间大量的爱好者。

但如果涉及名琴收藏领域的话,即使在当今欧美,能够收藏名琴、古琴的人士也是少数,这个情况在历史上也是如此。那些价格昂贵的意大利乐器始终都是普罗阶层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同理,国内的提琴收藏家也不会普遍地存在,因为这跟提琴的庞大使用群体不同,是绝对的“小众”,这个情况古今皆然、中外皆然。

赵相斌认为,首先,在欧美,提琴与其他文物、艺术藏品是一样受关注的,比如有很多海外银行也参与提琴的收藏投资。但是在中国就不同了,因为提琴是起源于意大利的西洋乐器,进入中国时间很短,被普遍接受学习演奏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多数人还是停留在仅当作演奏工具来看待的,还没有形成提琴文化,所以与书画、瓷器等的文化认知还不能相比。其次,人们普遍缺乏提琴的鉴赏力,提琴的鉴赏与演奏是两码事,需要不同的审美鉴赏知识,这方面缺少行家的指导,相关知识的书籍、参考资料等也很贫乏。再者,国内关于提琴的拍卖刚刚起步,不像其他藏品形成了完备的拍卖纪录,人们对于投资收藏提琴的收益还没有信心。

应怎样看待拍卖公司举办提琴专场?杨小洋表示,从拍卖结果来看,其认为不可企及字画古玩等拍品创造的辉煌成绩。弦乐器拍卖在欧美历史悠久,那里的人们对于这类市场行为司空见惯。但是,提琴拍卖也好,收藏也罢,归本溯源,都是舶来之物。就像国内拍行如果出现了唐代的琵琶,那么竞拍工作想必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这是我们本国文化的遗产,而且从历史考古、数据校订、技术维护等领域都不乏翘楚级别的专业人才。与之相比,由于中国内地缺乏西洋提琴文化领域的专家团队,拍卖公司在收集琴源、鉴定保养、市价估算等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缺少了一些自信。所幸,提琴拍卖终于在2015年迎来里程碑式的好消息:一把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于1727年制作,名为“杜庞将军·格鲁米奥”的小提琴落户中国内地,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同时预示着中国将继美国、英国、瑞士和日本之后,成为又一个名琴收藏重地。

刘忠伟则认为,国内很多人对提琴知之甚少。而且没有真正的提琴鉴定机构,制琴、修复、鉴定一直以来非常分散,不能融为一体。此外,提琴手艺为代代相传,提到提琴,人们想到的就是意大利,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意大利的提琴文化已根深蒂固,融入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和血脉之中。北京匡时推出了专场,宣传了提琴文化,效果与反响都不错,对于提琴的升值以及收藏市场的扩大都是一个创新。

市场的严酷选择

国内提琴收藏市场与国外有何区别?杨小洋说,提琴收藏文化起源于欧洲。确切地说,来自于提琴的故乡意大利。17至18世纪,意大利克莱蒙纳的提琴制作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家族以及耶稣瓜耐里等艺术大师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精美乐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乐器收藏家萨拉布艾伯爵在18世纪后期就已经专注于小提琴收藏。逐渐地,人们开始对18世纪顶级意大利制琴家们的作品陷入狂热。加之横扫欧洲的“帕格尼尼旋风”,最终,名曲需用名琴的观念深入人心。收藏名贵的抑或是制作精美的提琴,也成为欧洲各阶层的常态观念。

在亚洲,名琴的收藏集中在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历史上,小提琴的制作技术在百年前才传入中国,中国大陆的提琴收藏市场起步也比较晚,相比于亚洲其他地区,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能量与前景不容小视。

以最近10年来说,中国大陆涌现了不少致力于提琴收藏的有识之士,他们对于市场有着犀利的分析与冷静的判断,在收藏之路上无不体现着我们中国人的务实和精明。特别是,2015年成功来到中国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727年制作的小提琴“杜庞将军·格鲁米奥”,犹如一声春雷,为提琴收藏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新的风向标。目前国内的名琴收藏家大多本着追逐精品的原则,正有条不紊地选择自己钟爱的乐器。

有人说,中国当代名家制作的小提琴,其身价已有所提升,甚至翻了一番,但是与国际大师制作的小提琴相比,其市场价格仍然偏低。除了国际制琴大师的名人效应,还有哪些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杨小洋认为,应该客观去看待这一情况的存在。任何行业,特别是艺术领域,都是金字塔式的结构,能够站在塔尖上的人毕竟不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情况都是如此,这不但是制琴家本身艺术造诣所决定的,更是严酷市场的选择。

当今世界,各行各业都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制琴业亦是如此。一位成功的制琴家其作品必定工艺上乘,音色和演奏实用性得到演奏家、收藏家、乐器商人共同认可的结果。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国籍、肤色、民族等条件也都不应成为限制制琴家被业内认可的屏障。

赵相斌表示,这个问题概念是缺乏实际调查研究的,其实中国本土制琴家的琴价与国际上相比并不是偏低,而是偏高的。如中国制琴师与意大利相同相近资历的制琴师相比较,中国的制琴师及其琴在中国的售价,基本比在意大利的制琴师及其琴在意大利的售价要高出两倍以上。所谓中国的琴价偏低是指工厂化或小作坊工作室的流水式的低端琴。而动辄几万的个人手工作品琴的国内价格并不算低,差不多达到或高于同资历制琴师的意大利当地价格,但国内名家琴一旦离开国内这个市场进入国际的话,价格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国内琴价的现状。收藏琴的入手价格很重要,如果脱离国际市场价格,就不适合收藏了。

理性收藏 绽放灵魂

从16世纪到今天,意大利杰出的艺术家们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杰作。当然,在历史上法国、德国,甚至美国也曾出现过制琴艺术大家,他们的作品同样闪烁着人文艺术的华彩。

专家介绍,收藏艺术品其实道理相通,提琴也不例外。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名家名作、古琴和老琴。近现代非常杰出的大师作品也是可以收藏的。此外,除了藏品的历史人文价值,更要看重藏品的真伪、保存状况、音色以及市场升值空间等。当然,收藏提琴一定要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及个人需求等因素,多征询专家意见,理性收藏,快乐收藏。

专家建议,收藏提琴一定要了解它最深处的文化以及精髓,如果作为投资,可以委托机构进行购买鉴别。收藏购买提琴,几乎没有降值的时候,因为它不可预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木质材质、损坏程度等都使它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此外,如果仅仅把它当做冷冰冰的陈列品,那只体现了提琴一半的生命价值。让提琴发挥它的最大功能,与音乐家,与舞台交融,通过音乐家精湛的演技展现琴文化的魅力,绽放它另外一半的灵魂,才真正实现了它的收藏价值。

在提琴收藏或投资领域,国内不乏精英睿智之士,但作为拍卖行,如何做好名琴与藏家之间这种“媒人”的工作,是值得业内人士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另一方面,除了引进和学习国外同行的专业经验和素养,还应有计划地培养属于我们国内的专家团队,从鉴定保养维护以及估值等方面累计更多知识储备。只有这样,这门古老的西洋艺术才能真正在我们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王妍妍)

关键词:小提琴收藏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