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元曲选校注》:元杂剧就是靠它得以存世!

2017-05-16 15:05:11  孔夫子旧书网    参与评论()人

△《元曲选校注》共4册8卷4420页

王学奇主编,历时14年完成,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有元一代,元曲举世闻名,与唐诗、宋词并列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三大明珠!元曲分散曲与杂剧两大类,元曲是词余,影响深远,作家作品灿若星河,然而保存至今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因为古人的轻视短视,绝大多数都已经散轶了。

对于元曲辑存有莫大之功者,古今各有一人,古人就是本书《元曲选》臧氏,今人乃隋树生是也!

元杂剧大都赖以《元曲选》得以存世,今人隋树生主编有《元曲选外编》《全元散曲》,这规模不大的三套书就是元曲的基本全貌了。

为《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作注并鉴赏的很多(元散曲也大多以各种《元曲鉴赏辞典》注解欣赏形式与我们见面了),然而为元杂剧作注的千百年来唯有王学奇先生领衔,功莫大焉!

王注《元曲选》是及其严谨及其科学及其成功的,王注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了元曲,不尽解决了我们欣赏元曲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触类旁通,也解决了我们欣赏明曲清曲的许多问题。

《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等等长篇传奇各有大师为它们作注,看它们就像看长篇小说,看元杂剧就像看微型小说,各有韵味!闲来无事,短短一二十几分钟就看完一出完整的戏剧(元杂剧),不亦快哉!

王注《元曲选校注》是详注,学术水平非常高,注解都是大字,精装8册,阅读非常舒适。这套书20年前仅印4000套,至今网上白菜价多家出售,此书在出版之后的销量想来都是汗颜,元曲果真式微乎?

期盼王学奇先生为《元曲选外编》作注,这样就完美了!看看《元曲选校注》的销量,这个希望只怕是渺茫的了。

书籍内容介绍

元代的杂剧最发达,但是元朝并没有文献留存下来,如今我们看到的元曲,都是明代人加工过的本子。明代人对于元曲,做了许多集佚和改正的工作。在众多明人的元曲选本中,《元曲选》是最流行、最为读者接受的。其他选本如《也是园古今杂剧》因为名作太少,流传有限。元剧主要作家和作品,都被收罗在《元曲选》内,经过编者的整理校订,科白俱全,最便阅读。但是,学者们对于编者的校订也给了不少批评,主要是说他轻率地窜改了元剧的本来面目。不过,此后的300年中,《元曲选》几乎成了人们了解元剧的惟一桥梁。

《元曲选》的编者是臧懋循。臧懋循(1550-1620年),字晋叔,浙江长兴县人。幼时便聪颖异常,五岁就能与大人联对。有一回,他随父亲臧晋芳拜访父亲的朋友先京兆,先京兆为试其才能,忽然说出一道上联:“手生五指。”臧懋循略加思索,对曰:“心悬七窍。”先京兆当场叹服,说道,这个孩子必定以后要以文名留世。臧懋循19岁那年,他的做过两任知府的父亲离世。臧懋循安葬了父亲之后,仍然继续他一如既往的读书应试。

24岁参加乡试,得以中举。以后,经过两次落第,才在31岁时以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他的性格放诞任性,以致丞相姚光裕想要他到姚的故乡任职,他却推脱不去,弄得姚光裕老大不高兴。次年,便被派去荆州担任主管当地文教的府学教授,这是一个比较低的职务。又一年,他被调到南京主持乡试,乡试结束,便被调任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知县。这下子,他总算可以施展自己济世赈民的才干了。任职期间,他积极关心民间疾苦,除强扶善,颇有政绩。但是,仅仅做了一年知县,又再次回到南京,到当时王朝最高学府做博士,参加教学和管理工作。本来,臧懋循的仕途只要他小心维护,完全可以一帆风顺———他的社会背景极为丰富,父亲做过两任知府,在官场有一批朋友;他自己的岳丈又做知府,况且,他本人还是内阁首相申时行的门生,只要启用这些关系网,他跻身仕途,完全可以红红火火干出一番名堂来。但是,他自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更加风流任诞,流连花酒。当时,因为他小有诗名,各式各样的人都来和他结交,他也不问识与不识,一律招待应酬,并且经常和这些人三五成群,骑马坐车,带上各种游乐器具,甚至带上男宠,去郊区游玩。朋友劝告,他当作耳旁风。终于,因为他的男宠之事,被国子监祭酒黄凤翔抓住机会,将其弹劾。从此,臧懋循就告别了似乎和他的禀性格格不入的官场,时年36岁。

臧懋循不想再待在南京了,携妻归隐老家长兴。由于他自高祖到乃父,代代为官,所以家资还算殷实。臧氏退居故里,主要活动就是以诗文自娱,并与许多文人交往,如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梅鼎祚,散文家袁中道等,与之来往密切,并互有诗歌赠答。臧懋循与同群友人吴梦旸、吴家登和著名文学家茅坤之子茅维号称“吴兴四子”。57岁时,他与曹学全、陈邦瞻等十余人结成金陵社集。一时间,他在万历年间的江南诗坛竟然小有名气起来。现存几部明代诗歌总集,诸如钱谦益的《列朝诗集》、朱彝尊的《明诗综》、陈田的《明诗纪事》,都选录了臧氏的大作。他的诗歌虽然多为朋友间的应酬赠答,表现一个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感受,但是仍有部分作品清新可取。如《送姚园客还莆》:“寒江落日倚归槎,目尽南天不见家。莫向离程怨萧瑟,千山红叶似春花。”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作者对时事的关切,如《己亥书事》写税监之害,《关河》和《闻捷》写国家的内忧外患。但他的风格,正如今人徐朔方先生所说: “他并不远离现实,可是批评是如此委婉,讽刺差不多接近于歌颂。”

臧氏在50岁以后,在出版事业上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他出版的书籍,主要是文学类的,而且多为卷帙浩繁之作。这些书籍包括《古逸词》24卷,《古诗选》56卷,《唐诗选》47卷,《元曲选》100卷,《校正古本金钗记》、《玉茗堂四梦》、《改定昙花记》、《六博碎金》、弹词《仙游录》、《梦游录》、《侠游录》3种。仅仅就现在所知这一部分,总字数就超过300万字。“那些已经刻印但现在失传的就不算在内了。”当时完全依靠雕版印刷,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也是相当不易的了。另外,还有一些纳入出版计划但因种种原因而不能付诸实施的书籍,如他曾打算印刷一套从上古到先秦的诸史汇刊,后因曾经许诺资助的封疆大吏于若瀛过早去世而落空,《棋势》10册也未能面世。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炼铁、纺织、瓷器等行业十分活跃,资本主义的部分因素已在各行业展示自己的萌芽,文化事业也是这样。由于雇工现象的产生,书商得以雇佣大量佣工,分工从事出版业。当时,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者)家里就有专门的工人宿舍,臧懋循也在家乡雇请了不少农民帮忙。臧懋循的家乡,濒临太湖,农业和手工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印刷业也因技术良好而享誉海内。

臧懋循在出版业上很有经营头脑。当时刻书业竞争相当激烈,各家为了能够打开市场,往往想方设法搞到一些珍惜秘籍来招徕顾客。臧懋循利用各种关系组织稿源。他趁送幼孙去河南完婚,绕道湖广麻城锦衣卫刘承禧家,利用他和刘的非常间接的姻亲关系,得见刘家祖上从内宫秘戏监抄出并经汤显祖鉴定过的元杂剧二三百种,从而得以完成他的《元曲选》的出版。他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降低印刷成本,不在南京而是回到老家,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从而使得书的成本大大降低。他还善于加快资金周转,他出大部头书,如《古诗所》和《元曲选》,都是先出前集,等到资金回笼后,再出第二集。他还很重视广告宣传,每当新书面世,他都要请达官或者文人名士宣传推销。

臧懋循本人精通戏曲,尤其称赏元杂剧。他论曲推崇“当行”,即“ 情词稳称”,曲文“雅俗兼收,串合无痕”;“关目紧凑”即要求“人习其语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他还要求戏曲的音律谐美。正因为他对戏曲有独到的鉴赏能力,才能从几百种元人杂剧中慧眼独识,将精品毕集,使之得以传世。

提及元剧名家,首称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号称“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是“初为杂剧之始”的大剧作家,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望, 被《录鬼簿续编》赠以“梨园领袖”、“编修师首”、“杂剧班头”三顶桂冠。他不仅创作量大(达60多种),而且无论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深深同情下层民众的苦难,痛恨权豪势要肆虐欺民的罪恶。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蝴蝶梦》等,都是以非凡的胆识、充沛的激情揭露社会的黑暗,怒斥邪恶势力的猖獗, 将戏剧反映现实、惩恶扬善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他的历史剧《单刀会》,慷慨豪放;爱情剧《拜月亭》,情真意切,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不朽名作。

在艺术风格方面,关汉卿追求的是质朴、本色,语言平易自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故当为元人第一。”但他又不单调贫乏,根据人物的不同,氛围的不同,对于语言的处理和修饰又有明显的差别。

白朴和马致远是与关汉卿同期稍晚的大家。白朴出身官僚世家,在金末大诗人元好问的抚养教育下成长起来。他既填词又做剧, 《梧桐雨》和《墙头马上》是他的代表作。前者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并述其国破家亡的灾难后果,后者则歌颂了一个贵族女子李千金大胆追求爱情的动人故事。

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在杂剧和散曲创作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名剧《汉宫秋》就是他的代表作。他通过改编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故事,谴责匈奴族的侵略,抨击汉朝统治者的怯懦无能,曲折地体现了一些时代精神。由于马致远的思想比较消沉,所以他又是当时写作“神仙道化剧”的著名人物。他的《岳阳楼》、《任风子》等剧, 宣扬隐居避世,侈谈修道成仙,这也是当时文人社会里相当流行的一种消极倾向。

白朴和马致远在艺术上均属于文采派,他们的许多唱词都写得极富抒情意味,但两人又有明显的区别,白朴绮丽而有沉雄之气,马致远清丽中有洒脱之风。

郑光祖是后期杂剧作家中的佼佼者。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倩女幽魂》。这个剧本与《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合称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悲剧。郑光祖通过一个超现实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对自由爱情的扼杀,赞扬了张倩女追求爱情冲破罗网的抗争精神。郑光祖发展了《西厢记》“惊梦”的表现手法,又为后来《牡丹亭》描写情理冲突起了导引先路的作用。

王实甫未被列入“元曲四大家”之中,但他的名气却不在四大家之下。这当然是由于《西厢记》的巨大成就所产生的轰动效应。《西厢记》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婚姻故事,自唐代元稹《莺莺传》以来,一直广为流传。王实甫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以五本二十一折的宏大结构,来表现这场冲破束缚、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取得了突破性的历史成就,将中国的爱情文学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西厢记》公开宣扬“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无论在社会生活中或是文学创作中,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它所塑造的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的艺术形象丰满生动,成为中国文艺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厢记》的唱词华美明丽,充满诗情画意,又清新自然,潇洒流畅,前人喻之为“花间美人”。古往今来,曾有许许多多的青年男女为它所陶醉。

元杂剧的成就不止表现在上述几位大作家身上,此外还有不少水平极高造诣独特的作品,例如描写梁山英雄的“水浒剧”,就在元代剧坛独树一帜。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也是元代水浒剧中的翘楚。

元杂剧题材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历史题材的剧本, 在元杂剧中占有很大比重。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单刀会》、《汉宫秋》、《梧桐雨》之外,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也是这类作品中的杰作。作者歌颂程婴和公孙杵臼等忠臣义士舍生忘死、救孤保孤的维护正义、自我牺牲精神,使这个剧本达到了很高的悲剧艺术境界。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赵氏孤儿》可以列入世界大悲剧行列之中而毫无愧色。

写“公案”题材,是宋元以来出现的文学艺术现象。现存元代杂剧里,有20多种公案剧,专门写包公等“清官”推勘折狱、除暴安良的故事。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作者通过一桩赈灾案件,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政治的专制、黑暗和残暴。剧中的包公,铁面无私,严惩权贵,排除种种障碍,为人民申冤雪恨。这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清官形象的早期典范。《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是元代杂剧中神话题材的典范。这两部作品都写的是人神恋爱,都是表现书生和龙女的爱情。两个剧本都以龙女主唱,都在着意刻画龙女情态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就,比参对读,能给人以不少意趣。

元杂剧中还有许多描写家庭生活的剧本,如杨显之的《潇湘夜雨》,揭露了无行文人忘恩负义,混入官场之后就抛弃妻子的卑劣行径。又如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则成功地写出一个颇有独立生活见解,果断泼辣,不向任何金钱权势低头的女性。还有一个反映女真族将门家庭生活的剧本,名《虎头碑》,作者为女真族作家李直夫。剧本写女真族元帅山寿马执法无私,责罚他叔叔银住马贪酒失地的经过。把山寿马那种既兼顾法纪与亲情,同时又公私分明的可贵精神,写得极为生动。

《元曲选》就是这样为后人保存了这么深切动人的作品,堪称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宝库。作为一个杂剧总集。完全可以与闻名遐迩的梁朝萧统编辑的《文选》相媲美,更与其后毛晋编辑出版的《六十种曲》交相辉映,成为一般作者可读、同时又是戏曲研究者必读的首选书目之一。也因为臧懋循的编选成功,使得元杂剧和唐诗、宋词得以醒目地并立文学史林。

臧懋循出版书籍虽然众多,但是其真正用心、而且也确实使他青史留名的就是《元曲选》。《元曲选》为元人杂剧的总集。共10集,每集5卷,每卷一剧,共选录100个剧本。元杂剧剧本,现存世150种左右,而《元曲选》所选就占其中2/3。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先刊前集,共50种,次年刊后集50种。《元曲选》之外,还有不少元杂剧剧本留存,现代学者隋树森将近几十年陆续发现的刻本和抄本62种收集在一起,编辑成《元曲选外编》一书。这样,有了正编和外编,就意味着有了全部现存整本的元人杂剧。

书影欣赏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元杂剧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