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仲夏之夜谈“境界”

2017-07-11 16:00:55    孔夫子旧书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仲夏之夜谈“境界”

仲夏之夜,湿热异常,偶有雷雨降下,却无凉爽之意。此时若能品读一本好书,亦是防暑降温之妙法。俗语云:心境自然凉。可是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里,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也并非易事,或许读书是心静的一大绝招。我想,只有把书读下去,心才能静,暑才能消。在我看来,这“心静自然凉”不仅仅是一句俗语,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翻开枕边的《人间词话》,关于“境界”的描述着实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王国维老先生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把这三种人生境界用晏殊、欧阳修、辛弃疾的词来概括堪称一绝,这也是《人间词话》这本书的点睛之笔,体现了王国维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早在1909年就已完稿,但一百多年来,这本书始终影响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曾经说道:“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而王国维在书中所提出的“境界”之说更是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评论。

我在很多年前第一次读《人间词话》时,往往把王国维的“境界”等同于“意境”去理解。但冯友兰的观点,改变了我的看法。他在读了《人间词话》后,从哲学角度分析认为: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后来又说是“三境”。因为所说的三阶段是客观上本来有的,其中并没有意,所以不能成为意境。不过,王国维把三位词人的那几句词联系起来,就是对于三阶段有理解、有感情,王国维的那一段话就成为意境了。但是,这不是原来的词人的意境,而是王国维的意境。意境和境界是不同的,二者不是同义语。

冯友兰的哲学思维深邃而又高远,对《人间词话》自然分析的既透彻且富有理性。但在一个多世纪里,众多文学批评大师们对王国维的“境界”之说则是褒贬不一,这也让王国维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呈现出飘忽不定、起起伏伏的特点。

在对王国维学术思想的评价中,我国当代古典诗词研究大师叶嘉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王国维的治学路上,《人间词话》是建立其美学思想体系的最重要的著作,而“境界”之说更是这种思想体系的灵魂。但是,在叶嘉莹看来,王国维并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学完美地融合,在理论阐述上存在不足,带有旧体诗话、词话常有的毛病。为此叶嘉莹专门撰写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书,书中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评价甚低,这也使学术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和美学著作持有着否定态度。

1985年以后,随着中国文学批评专家周锡山撰写的《论王国维及其美学思想》一书的出版,学术界逐渐又认可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成果。周锡山在书中指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种“境界”是借用三首名词的妙句,况且这三首都是爱情词,写的缠绵悱恻,感情及其真挚深沉。点出了王国维借用这些宋词的名句,是在强调一个人读书、研究必须高瞻远瞩,不畏艰难劳苦,具有坚韧意志、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最后终于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重大收获。同时,周锡山认为,王国维的“境界”之说也源于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些观点,因为尼采曾经提出,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成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处出于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由此可见,王国维可能不露痕迹地套用了尼采的三个阶段说并加以创造性的提高,最终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三种人生“境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果说周锡山对于《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解释尚有深奥之处的话,那么李广田和季羡林则用一种更加通俗的语言对“境界”之说进行了评论。李广田在其散文集《谈文艺欣赏》一文中说道:“照他的意思,第一首是说眼光远大,立定目标;第二首是说锲而不舍,虽败不馁;第三首是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成功的愉快,这当然不是词人的原意,而自己凭了欣赏而有所创造,这实在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一种很大的愉快”。而季羡林亦是如此,他总结道:王国维先生的第一种境界写的是预期;第二种境界写的是勤奋;第三种境界写的是成功。最后季羡林先生又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渗透在这三种“境界”中,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乎更为全面,希望人们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在这里,李广田和季羡林对于王国维三种“境界”的理解看似简单通俗,但实际上已经升华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的高度。

其实,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王国维对于“境界”的观点实际上属于中国传统的“意象”说范畴。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叶朗指出,王国维所谓“境界”包含三层涵义,第一是强调情与景、意与象、隐与秀的交融与统一;第二是强调真景物、真感情,即强调再现的真实性;第三是强调文学语言对于意象的充分、完美的传达,即强调文学语言的直接形象感;而这三层涵义恰恰都是“意境”作为艺术形象的一般的规定性。“意境”的特殊规定性却被王国维完全撇开了,王国维用了一些西方美学的概念来解释“意境”,但却没有把握住意境说的精髓,所以王国维的“境界”说并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的范围,而是属于意象说的范围。在这里,叶朗先生又把王国维的“境界”之说做出了另外一番评述,这也恰恰说明了王国维学术思想的可研究性是多么的宽广。

1927年6月2日,五十岁的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九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众多学者在研究他的《人间词话》,而且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仅仅其“境界”之论述就足以让人们津津乐道。因此,在这湿热的仲夏之夜品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思索一下那充满人生韵味的“境界”之理,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之意。

(注)本文参考文献如下:

1.《人间词话(汇编 汇校 汇评)》周锡山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2.《三松堂全集》(第10卷)冯友兰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叶嘉莹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周锡山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5.《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周锡山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李广田全集》(第4卷)李广田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季羡林先生语录》季羡林 著 光明日报2009年7月19日

8.《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