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对花能饮即君子

2017-07-14 14:23:42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周作人译清少纳言《枕草子》第二十段“清凉殿的夏天”,作者抄写古歌,抄了藤原良房《古今集》里的一首:

年岁过去,身体虽然衰老,

但看着花开,

便没有什么忧思了。

这是很达观的话,透过字面去看,作者的生活,也是相当优裕的。无忧需要借助花和酒,是古人的老套子。落到现实生活中,不过一个精巧的比喻。在这方面,中国和阿拉伯的诗人,可算精神相通,而后者的玫瑰园,似乎比李白们的桃李园还更声色并茂。《一千零一夜》中很多故事的场景,是可以作梦中游的。

去年读了整整一年宋诗,心仪的几位大家,集子都过了一遍。宋人的文人气比唐人浓厚,写酒不如唐人狂纵,写花却特别多,写各种细细的赏玩和情调。唐人写花是求其大概,意到辄止,有些咏花的诗,除了题目,没有一个字和花沾边,但还是好诗。托物言志,物有什么好较真的?菊花耐寒,梅花更耐寒。荷花开在盛夏,也有“月晓风清欲堕时”,照样清丽高洁。宋人写花便细致,从各个侧面入手,缥缈恍惚的当然有,敢于硬碰硬地白描的也不乏其人。一首七律五十六个字,咬定了那花本身,字字杀向要害,写神态,写形貌,写颜色气味,照样出名作。这些诗,心情好的时候,读来兴致盎然,心情不好,便觉得不耐烦。盖宋人精而小,把玩,就如茶道,需要平心静气。

杨万里写梅花:“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里面两重意思,一是看花恨不及早,二是最好花在半开。后一个意思,屡屡用在诗里。《郡圃杏花二首》中,就有这样两联:“却恨来时差已晚,不如清晓看新妆”,“绝怜欲白仍红处,正是微开半吐时”。杨万里不像陆游那样爱发牢骚,偶尔发一次,别人也不当回事,因为不在大气氛里,他的大气氛是明快。比如他写了一首《夜饮以白糖嚼梅花》,说吃一朵蘸糖的花,喝一杯酒。事情是实在的,但听起来有点装。他又说自己穷,没有肉菜下酒,才如此对付(“先生清贫似饥蚊,馋涎流到瘦胫根”),更难叫人相信。

关键词:诗词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