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李宗盛从歌手到制琴人,每个梦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才对得起光阴

2017-08-14 10:21:47    尚技  参与评论()人

著名华语音乐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写尽人生的哲思感悟以及男女之间细腻的心事。2002年,开创了自己的品牌“LEE GUITARS”(李吉他),立志打造华人手工吉他第一品牌。

这位乐坛老大哥唱过的那些歌、写下的那些词。他写的词,轻描淡写之下总有几句直戳人心,总有几段让人潸然泪下。他是大名鼎鼎的音乐人,同时也是一位制琴匠人,和音乐的结缘也始于吉他。李宗盛曾说,吉他“比任何一位女人更了解我,它知道我内心所有的不安和沮丧。”

他说“人不能孤独地活着,活着就要有作品,有作品才能够交流,才能告诉别人心里的想法、眼中看到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一切,作品,就是你自己。”

音乐相伴 自省和唏嘘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相伴。一唱一念,一顿一和,很老派的唱法,可只要他一开口,台下的人们,轻易就红了眼眶。就好像喝到一碗白茶,初尝浅淡,慢慢回甘浮现,岁月的细枝末节渐渐被梳理出轮廓,你开始看到另一个自己。

李宗盛是把自己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对情感的困惑挣扎,用一种最干净直白的方式表达。他也从不试图教导你什么,他只是把自己当成平凡生活的感受者,和所有人交流着他对于人生、对于爱情的种种感悟。听歌的我们呢,不知不觉就有一种经历过沧海桑田,回首往昔的自省和唏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也许是《我是一只小小鸟》,也许是《飘洋过海来看你》,也许是《为你我受冷风吹》,也许是《领悟》,也许是《当爱已成往事》,也许是《山丘》。

他用真心和时光唱歌,却也最打动人心。这个专注写了大半辈子歌的音乐人,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在接受采访时却说,你们面前唱歌的这个人,你们并不真的完全认识,其实,我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

做琴的手艺人 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成为木匠,曾是台北郊区某瓦斯行老板之子的少年李宗盛,第一个人生梦想。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高中毕业后,他白天给煤气公司送气,晚上和几个朋友组了一支叫“木吉他”的民谣乐队,在餐厅里唱欧美流行金曲。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经常受挫,总是一筹莫展,自卑无助,完全不知道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唯一的好朋友,大概就只有吉他了。很多年后,李宗盛总爱跟朋友们讲,吉他如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它就像我的灵魂伴侣,见过我所有的悲欢离合,却始终与我相伴。我写歌,在没有给任何人听之前,吉他听过,它知道我刚写的时候有多糟,它知道我要怎样一遍一遍地改,它知道我内心所有的不安和沮丧,它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沉默挺自卑的年轻人小李,开始孜孜不倦地讲自己的故事,直到成为如今我们都知道的那个传奇老男人李宗盛。做琴,正是出于对吉他的感激,“一把吉它对年轻时的我管用,我想肯定也会对其他年轻人管用。我希望一把吉它能够带给年轻人不一样的人生,一如它当年带给我的改变一样。”

为了实现自己的木匠梦,1997年,39岁的李宗盛去加拿大探访,那里不少琴师都身居深山,自给自足,如同隐世。琴师们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让李宗盛领悟到,想做一把好琴,就必需要敬畏自然,了解木料,并与之亲近。之后的很多年里,李宗盛开始频繁往返于台湾和加拿大之间,从选料到琴的设计,再到后期制作,潜心学习每一道工序。

45岁时,李宗盛觉得自己对琴的理解,对音乐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都到了可以做琴的程度。于是,他在离上海不到70公里的甪直小镇,租了一间小厂房,正式开始做琴。经过四个多月的摸索和调音,第一代“李吉他”的三把原型吉他才问世。如今,它们被妥当地保存在李宗盛的琴柜里,“每当我感觉做不下去的时候,我就看看它们。”

第二年,李宗盛将他的吉他工坊从甪直迁到了北京。他把对音乐的严谨、细腻、专注和谦卑付诸于制琴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嗓音和唱歌的感觉来设计。

所有环节中,选择木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给周华健的琴、王力宏的琴、五月天的琴、陈绮贞的琴,罗大佑的琴,用的料都不一样。”

李宗盛给他的每把琴取了很考究的名字。做“慎始”这把琴时,他想到自己年轻时遇到那么多的吉他少年,他们个个说热爱音乐,可几十年过去后,还在坚持的又有几人?所以,他希望借这把吉他告诉年轻人,每一个梦想都要慎终如始。

另一把名为“蛰伏”的吉他,则是希望告诉人们,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不放弃,不改变初心。”

刚开始做木匠的那两年,李宗盛每天会一个人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他对吉他的爱,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他会经常开车到京郊的森林里去感受木料,他觉得只有在大自然里,才能听到木头的呼吸,才能与它们安静对话,“琴是要一代代往下传的,做工一定要扎实。能做琴的树,至少要长70-100年,现在我们把它砍下来做琴,就一定要对得起它,要通过吉它让木头重生,而不能随随便便。”

为什么一定要制琴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李宗盛说“人一辈子总要被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才愿意听从内心的声音。很多人觉得,手艺人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却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里,58岁的李宗盛,却避开喧嚣,偏安一隅,安适自在,保持自己的节奏,成为一个自由的手艺人。在充满变数的各种可能中,认认真真地把手中这把琴做到最好。

一辈子其实很短,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认真的生活,才对得起光阴岁月,时光永远不会辜负,那些认真对待生活的人。希望看完文章的你也愿意为或许正在假装生活的自己去做点什么。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