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北大捡烟头的老人:培养了六千名弟子,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

2017-08-28 11:38:09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北大与圆明园只有一墙之隔,墙里有一个后湖,湖水如镜,周围垂杨环绕,湖边上有十几个木制长椅,很多游人来参观,都喜欢坐在那里歇脚,季羡林老先生就住在附近,每次他都能看见长椅处满地是烟头、瓜子皮、水果皮,季老先生就和他的秘书一起相约带着塑料袋和竹夹子一起去捡垃圾。

地地道道的大学者,大在人格上,不是架子上,大在不显山不露水,接地气,不是面子上。

北大捡烟头的老人:培养了六千名弟子,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

丨活得真实,有啥说啥丨

在季羡林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家后,他也丝毫没有脱离“人味”,去刻意把自己的青春粉饰得多么高大脱俗,多么完美无瑕,而是毫不遮掩地把自己的“低级”本色主动暴露在众人面前,也是可爱的很。

2006年北大校庆时期,著名主持人杨澜对季羡林有一次电视采访录。这个采访很有意思:

杨澜问季老,北大要如何才能建成世界第一流大学。季老却回说:“北大本来已经是世界第一流大学了”。

杨澜迂回问道:那么怎么把北大建得更好?季老说:“增加投资”。杨澜接着问:那么,你认为要胜任北大校长需要一些什么条件?

季老说:“能找到投资”!他说,要说做学问,不是校长的任务,主要是找到投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是一个好校长了。

北大捡烟头的老人:培养了六千名弟子,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

人们敬仰他的学识和品格,尊称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国宝”的称号,是范文澜和乔冠华提出的。“文革”开始时,季羡林受到冲击,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站出来说话了,他说季羡林先生属于国宝级的人物,文化革命不应该冲击他。乔冠华也高度评价他,说他是国宝。

但季羡林却不同意人们这样称呼他,他认为,他还不够,表示要坚决辞掉这三顶桂冠。

季羡林所追求的是:“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

季羡林新《季羡林人间清话系列》,彰显真正的“大师本色”,读季羡林,学习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处世之道,领会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

《季羡林人间清话系列》

国学大师年度新书首发

北大捡烟头的老人:培养了六千名弟子,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

这套书不仅记录了季羡林先生从小学6岁到二战时德国留学十年的艰辛求学过程,还缅怀了季羡林一生亲历的大师——

如胡适先生的“飞走”,老舍先生的一沉,两眼上翻看天花板讲课的朱光潜,下逐客令的冰心,用牙不用剪刀咬麻绳的沈从文,老实巴交的巴金……

在季羡林眼中他们不是名人,而是有着各自个性、脾气,和悲喜的平常人。


关键词:季羡林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