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用英文唱的《红楼梦》即将上演!它为啥如此火?

2017-09-07 15:17:09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导演赖声川

掌控舞台与节奏,表达磅礴宏大的情感与故事



舞美及服装设计叶锦添

中国东方诗意美学使画面沉淀在梦幻里

此番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的创作演出正是由这样一群英文背景良好、深谙中英文化的华裔美国人完成的。导演赖声川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黄老师是全美最著名的华人剧作家,他很好玩,他是不会说中文的,有人会奇怪这样的人怎么来改编《红楼梦》?反而我认为他可以从另外一种观点跳出来看,我们中国人包袱太多,看《红楼梦》情感上的东西太多,这个不舍得那个舍不得,最后就会变成一个七八个小时的东西。

为了让西方观众更好的了解《红楼梦》的内容,主创团队除了剧本,还在各个方面下大功夫。

作曲家盛宗亮用现代音乐来讲述这个悲欢离合、家族兴衰的故事。他根据人物性格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在西方元素当中也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宝玉、黛玉在竹林对诗的时候加入了古琴,而宝玉大婚的场景则加入了沪剧的“紫竹调”。

叶锦添的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中国元素浓厚,贾府整体上以棕色为主,同时以红色和金色辅助,黛玉的服饰主体是淡绿色,宝玉为枣红色,宝钗为米白色。从宝玉的太虚幻境到黛玉的葬花,舞台设计虚实相间。



正是这样的团队保证了“英语作品”的质量,同时也让我们依稀看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未来图景:将有越来越多“打通两种文化”的华裔人才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然后以有效的方式展示于国际舞台。

从歌剧《红楼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

通常我们所说的“走出去”是指国内团队去国外演出,但英文歌剧版《红楼梦》却不一样,它的原创地在美国,创作者只是“选择”了中国经典文学作为题材,可谓是做了一次“中国文化输出”的尝试。

文化批评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刘巽达是这样看待歌剧《红楼梦》的:

哪些“中国元素”最容易输出?

舌尖上的输出,就比较简单直接;武术的输出,也容易偏于“术”的层面;书法艺术的输出,虽其要在形式美,但象形文字的深奥容易让老外望而生畏。

而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坚密质地”的部分,当推我们的文学经典,如《红楼梦》,它可谓中国意境与中国审美的“最佳形象代言”。

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被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歌剧所打动时,“中国文化走出去”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真正的“有效到达”。

其实,在歌剧版《红楼梦》上演之前,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就已经名扬海外。自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从浙江乍浦港与货物一起飘洋过海流传到日本长崎开始,《红楼梦》在海外传播历史至今已经有223年。

19世纪30年代进入到俄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希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荷兰、西班牙等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文学经典之一。据统计,世界各国翻译出版《红楼梦》的语种有23种,据相关统计,截至2015年底,依然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流通的译本有21种、166个版本。

除了《红楼梦》,老外还喜欢哪些文艺作品

《茉莉花》: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

据我国音乐理论家钱仁康先生考证,《茉莉花》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以贺乾隆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使团财务总管的约翰·巴罗听到《茉莉花》后大为喜欢,记谱并翻译了英语歌词,使得乾隆年间《茉莉花》的完整曲调得以保存下来,并在短短三四年间,广泛在欧洲各国流传,甚至有了英、法、荷、德等不同文字的版本。在19世纪德国、英国、丹麦、美国等西方音乐家所编著的音乐史著作和音乐曲谱中,巴罗记录下的《茉莉花》均被作为东方音乐的典型加以介绍。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奖,中国影片《渔光曲》位列第九名,获得了正式的荣誉证书,被评价为“优越地、勇敢地尝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优良性质的现实主义的描写”。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80多年过去了,中国电影也走过了光影百年,愈发在国际电影市场占领先机,赢得外国观众青睐。今年上映的《战狼2》更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票房成绩,让人期待国产电影的“大片时代”。



关键词:红楼梦歌剧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