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爱读王小波,是因为我们不甘心做沉默的大多数

2017-12-12 09:03:04    寰视书社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爱读王小波,是因为我们不甘心做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话题。

作家龙应台曾把文学比作湖面上白杨树的倒影,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但微风吹起时、夜里月光浮动时,倒影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美感。

这种不同的观感,也像是文学带给人们的美妙体验。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沉默的大多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微博、微信的过度依赖,使得人们获取的信息越发碎片同质,文学似乎在慢慢被遗忘。

美国著名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在他的小书《文学死了吗》中,谈到在数字化、快餐化时代里,文学消失的危机感,快速更迭的新闻媒体传播慢慢挤占了原本文学的空间,使得文学越发边缘化。

于是对大部分人来说,静静坐下,读一本书,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思维的乐趣》

阅读好的作品,是一次与自己、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洞悉自我、观察世界的方式。

卡尔维诺在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假如你真正爱过书的话,你就会明白,一本在你手中待过很长时间的好书就像一张熟悉的面孔一样,永远也不会忘记。

——《爱你就像爱生命》

不管以何种方式,文学可以唤起一代人的记忆。在过去的90年代里,王小波作为一个时代里特立独行的存在,通过直白坦荡的文字,极端舒展的生命,让我们看见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关键词:王小波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