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关于“烂版”银元 我们需要知道的事

2017-12-28 10:49:25    收藏快报  参与评论()人

玩银元的人都知道有烂版银元,就是两面都砸了很多汉字戳印的银币。这类银元即使是在流通使用的时期都要被折损面额计算,因而至今在藏界都被认为价值不大,缺少收藏意义。然而仔细研究一下我国的白银货币发展史,就会发现古代本身贫银的中国,大量的白银其实都是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北宋以后的海上贸易才流入我国。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到明朝后期方才建立起银本位的货币体制。而外来的白银几乎全都是银币的形式,只不过古代的外国银币都是手工打制,进入中国后大多被熔解,再铸造成银锭,诸如元宝以及船型等。

图1 带汉字印记的双球双柱银币

而在西方,到了18世纪早期,出现了机器铸造货币的工艺技术,发展到19世纪中后期,机制币的技术已经全面完善。所造的货币能保证大小重量和质地完全一致,没有差别。这样的银币在流通中使用起来根本无需考虑个体差额,只需点算个数即可进行交易,快捷方便、商民两利。这样的银币流入我国沿海地区,国人皆感便捷优于传统的银量称重验色,机制银元遂大量流通使用。

可是银元初入我国,商家钱庄不辨银子成色不敢轻易收存,都用字印戳记砸验。所经庄家一多,银元两面便印痕累累,本身图案难辨。年月一久银子也被损耗,只能折值使用。待到我国开始自行开铸银元,这些烂货就全部回炉,成为了中国银元的原料,因此留存至今的烂版银元反而少见,尤其是早期的外来银元。

从目前所见的银元实物来看,最早流入我国的机制银元应为西属美洲的双球双柱银币。然而现在看到的这一品种,几乎全是光版无字印,都是近年从国外带进来的,并非真正清朝时流入我国的“国货”。原因很简单:清代入我国门的老货其上必是钢印累累,不可能光版无戳记。能证明其国货身份的正是它那横七竖八的汉字钢印(图1)。以后的西属美洲头像银元从1772年到1821年都是如此,这些头像银元品种都曾流入我国,砸过各种汉字钢印(图2)。只是到了后来大多数不是回炉,就是重新流出,又到了国外。而到外国的基本上也得回炉,因为老外也讨厌这些烂版货,他们自己是从不干砸印这种事的,只有国人才好此道。

关键词:收藏银元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年轻人还在丧 中老年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乐子

23-12-19 11:20:47《咕噜咕噜下春山》,生活之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