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2017年青年艺术家很忙,中国青年艺术家都去哪儿了?

2018-02-08 11:09:02    99艺术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年,张钊瀛参加了十几个群展,平均每个月都有。他规定自己每年一定要创作一到两个新系列,找上门来的群展也尽量答应。有人劝他,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可以更挑剔些,但是张钊瀛还是宁愿更勤快些、姿态更低些,只要对方不是恶意的,多亮相对年轻人来说总不是坏事。“年轻人没有资格选,人家愿意给你机会是好事。”

这与蓝庆伟对年轻人的印象是一致的:“年轻人和老艺术家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更积极主动,更好沟通。虽然他们也很坚持自己,但有一种平等观,沟通相对容易,配合度高。”

群体合作也是青年艺术家经常采取的创作方式。2012年开始,焦兴涛带着他在四川美院的研究生展开了“羊磴艺术计划”。他本身是70后,也经常被算在青年艺术家行列里,既是教书20多年的“老司机”,也能对今天年轻人的处境感同身受。“这帮年轻人很迷惘,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他们也有一种冲动,想搞清艺术和真实生活的关系,包括怎么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我有一个研究生的老家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北部的羊磴镇,当我们提出要找木匠做艺术项目时,他说那儿有很多失业木匠。我们就去了,一做就是五年。”羊磴合作社的艺术项目跟现在科技感、时尚化的当代艺术创作很不一样,他们离开封闭自足的当代艺术系统,展开田野工作,找到了一种新的、跟真实生活建立联系的方法。

羊蹬艺术项目组的影像装置作品《羊磴艺术合作社》。图/受访者提供

在更多元的当代社会,艺术的形态必然会更丰富,出现更多难以被归类和总结的独立个体。青年艺术家更是如此,也理应如此。

老师辈常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那是因为他们拿自己的圆熟跟别人的青涩比。实际上只要换个角度看,结论就会不一样。年轻的眼是无限好奇和天真的眼,年轻的笔是想到哪儿画到哪儿的笔。年轻时大家没有经验,不懂深思熟虑,但也不全是撞大运。

何桂彦说:“青年艺术家的最大特点是思维敏捷,敢于实验,敢于试错。倒不一定说作品多成熟、多前卫,但他们确实能为既有的艺术生态提供活力,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同代成长”

虽然四川美院每年只有约15%的毕业生会走上职业艺术家的道路,但这条路仍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何桂彦组织了“路径与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法与创作方法论”系列学术讨论会,让青年学子与成功艺术家面对面,“感受学院的氛围、规范与当代艺术,主要在方法、观念等方面,仍然是有区别、有距离的,进而反思自己的创作,调整、完善自己”。

虽然还是会把成功艺术家的演讲现场坐得满满的,但在年轻一代心中,他们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一代。“我们1981年到1993年出生的这拨人,在一起很少谈作品,就算聊也是很技术地聊。”张钊瀛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会一直讨论社会责任和使命感。还是有匪气,但是变得更温和了,转化得更巧妙。我们不会一天到晚说社会不行,每天发一些不好的东西。”

虽然四川美院每年只有约15%的毕业生会走上职业艺术家的道路,但这条路仍有极大的吸引力。

蓝庆伟提出了一个“同代成长”的概念,就是说艺术家要跟同辈的批评家一起成长。“策展人李路明说过,他们那个时候虽然很困难,但是艺术家只要参加过一两个展览,地位就奠定起来了。不像今天,每天恨不得有100个展览,要是人家今天没看朋友圈就看不到你。貌似参加了很多展览,但都是无效的。”

2014年以来,张钊瀛已经举办了五个个展,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也可以带带大家了。他也相当有“同代成长”意识,“话语权是通过一个系统组织起来的,现在年轻人也应该组织起来,这样等需要的时候也会有话语权”。平时,他尽量选择与学批评和策展的同龄人合作,新兴藏家也是张钊瀛的关注点。在他看来,只要年轻人共同努力,就能形成一个在未来发挥作用的新系统。“青年艺术家已经脱离了老师,自己有独立判断很重要。运气也很重要,出门之前有人扶一扶还是不一样的。但在没有的情况下,把作品做好最重要。”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文艺复兴、现代主义运动和85新潮。艺术家的好坏与年龄无关,即使是所谓青年艺术家,一旦创作停止,也会很快被迭代。而在所有时代,机会只倾向于那些有准备、有能力、有耐力的人。

关键词:艺术青年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