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没有“艺考”的日本如何培养演员

2018-03-02 10:04:29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持续一周的“艺考”热,让“演技”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艺术类院校的报名人数相较往年又有提升,表演系依旧是最火专业。拿北京电影学院为例,表演被列为最难考的专业之一,录取率不到0.82%,对未来演员的选拔可谓“百里都不一定挑得到一”。

与青年人对影视圈爆发的巨大热情不匹配的是,荧屏上银幕中,一张张光鲜亮丽的年轻面孔,常常被指“演技缺席”。拥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刘天池在一档节目中指出,目前常见的面孔中演技合格者恐怕只占10%。她认为,这背后与缺乏良性的竞争机制有关,也与市场过早地介入校园生活有关。

记者了解到,在日本演艺圈,虽然影视新人不断涌现,但并没有如此热闹的“艺考”概念,年轻演员的演技皆是在镜头与舞台上历练而来。从一个个小角色开始积累,边打工边拍戏,在市场和业界的认同中逐步“晋升”,是大多数日本演员的发展轨迹。

初入行的演员一边打工,一边参加试镜非常普遍

“虽然有少数艺术类大学开设‘演剧学科’,但在日本,几乎没有演员是‘表演系’出身,是否接受过专业表演训练并不被特别看重。”早稻田大学亚洲文化研究学者李思园告诉记者,在日本,成为演员的路径很多,影视圈并没有“艺考”与“科班出身”这些概念。通常以演员为目标的日本年轻人,会通过所属的艺人事务所,参加影视剧的试镜。还有一些会从学生业余剧团起步,再进入专业剧团实践学习。此外,被星探挖掘,从杂志模特转行影视剧,抑或是通过选秀出名后获得出演电视剧、电影机会的也大有人在。

虽然一些偶像团体的事务所会对成员进行舞蹈、声乐训练,但日本演员的“演技”通常是在舞台上和镜头前实践而来的。也就是说,日本演员都要从一个个小角色开始积累演技,刚入行就因为出演主角“一炮而红”的情况十分罕见,相反边学边演的“蛰伏期”可能很长。日本男演员堺雅人因为主演《LEGALHIGH》《半泽直树》等热剧为观众熟知,但这位如今的“男一专业户”有超过十年的积淀期。堺雅人早年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就读,那时就因为爱好表演参加了校内剧社。醉心于表演的他之后选择退学进入专业剧团,一边在戏剧舞台上摸爬滚打,一边在电视剧中出演小角色。直到30岁时,一部NHK的大河剧《新选组》才让他为观众熟知。

反观国内,经纪公司、演艺公司纷纷聚焦校园,不少仍在就学的艺校生已被签约,一二年级就开始接演角色,高年级就开始担任主角。急于成名,急于“流量变现”的情况,与日本的演员培养逻辑背道而驰。那么,日本年轻演员又是如何在市场逻辑下磨砺演技的?

“赚钱不是日本年轻人入行的主要目的,他们入行前通常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李思园介绍,不在市场的浪潮中迷失,与日本的演绎生态和演员的自我信念都有关系。在日本,即便是一线明星,得到的片酬与如今的中国演员相比也是非常低的,如当红青年女演员新垣结衣出演的收视率排名极高的电视剧,其一集片酬也仅约10万元人民币。所以,对大多年轻人来说,做演员不是为了“明星光环”,而是真的热爱,对他们来说,演技是立身关键,也是内心的追求。年轻演员一边打工,一边参加试镜的情况非常普遍。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的主演松重丰,20出头时,就在话剧团出演小角色,为了生计还要在中餐馆打工,熬了近十年,才成为“全职演员”。但谁也不能否认,多年来穿梭市井观察社会的经历,对演员而言正是巨大的财富。

不存在“流量明星”,演技不成长就会被淘汰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年轻演员演技不佳与市场缺乏良性的竞争机制有关。在日本,一个年轻演员入行后,演技可以慢慢磨砺上涨,但是仅仅靠颜值、粉丝量,却完全忽视演技的“流量明星”基本不存在。因为演员时刻要面对来自市场与专业的检验,“如果演技真的不好,一定会被淘汰”。

相对而言,日本观众并不苛刻,他们重视“陪伴感”与“成长感”,看着年轻演员通过一个个角色不断成长蜕变,最终走向成熟,是日本观众的一大情感需求。但行业的评价标准与竞争机制并不松弛,一名演员如果想在行业中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接到片约,而这就需要业界和市场的“双方认可”。

与国内相比,日本的影视行业显得更为传统,由几家电影公司、电视台掌握,不存在国内“资本方”大量涌进影视业的情况。“人气”可能是选角的一个考量因素,但真正拍板的还是导演、制片等行内人。

此外,日本的片酬不算灵活,人气高的年轻演员和资历老的演员相比,很可能后者片酬更高。比如,出演同一部电视剧,中年演员香川照之的片酬就比人气偶像松本润高。这种业态下,片酬与演技倒挂的现象自然鲜少出现。

关键词:艺考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