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艾略特谈中国诗:曾经“边缘”的会变成“中心”

2018-03-13 09:23:35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有人说研习诗歌是一辈子的工作,学中文又是一辈子的工作,几乎不可能同时精通两者。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温伯格:韦利、华兹生和辛顿这三位都证明了可以做到。

韦利曾经说过:古典诗歌里的典故是中国诗的恶习,最终会毁了诗。您同意他的看法吗?在翻译中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温伯格:翻译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注释。有时候可以通过增加一两个词来达到效果。随便编个例子,比方有个杨将军以残忍著称,中国读者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明白;一个西方读者就需要一点解释:“残忍的杨将军。”这样翻就不算画蛇添足。(应该说明的是,不少典故哪怕对中国当代读者来说也是很陌生的。)

中文以复义著称,“诗无达诂”是我们挂在嘴边的话。有些诗人比如李商隐的作品就隐晦而难以捉摸。您认为中文诗的翻译是对原作诗意的缩水简化,还是赋予了原作一种新的生命呢?

温伯格:我认识一个美国诗人,一个中文字也不识,说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李商隐……复杂性并不是中国诗才有的特点呀!我曾经帮助北岛翻译哈特·克莱恩(Hart Crane)的一首短诗,其中许多词都难以落实到精确的意思。只有糟糕的翻译才是缩水或者简化。很明显,一首诗的翻译不会跟原作一模一样。但好的翻译能够在目标语言里唤起一些原作中不存在的东西。这不仅是给原诗带来新生,也是给译文语言的文学带去新鲜的活力。

韦利从未到过中国,只是通过想象翻译中国诗。您曾经分析过王维诗《鹿柴》的十九种翻译。您觉得一定要亲眼看过陕西蓝田的山林、青苔,才能准确理解诗人描述的那一个瞬间吗?还是旅行其实会限制诗意的想象?

关键词:诗歌艾略特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