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中华艺术 > 正文

回忆杀!儿时看过的连环画,竟已走过87年风雨路

保存图片 2016-06-14 09:06:27  艺绽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 回忆,是世间最甜的毒药。 」小时候,艺绽君最痴迷的,就是捧上一本小人书静静地看上一整天。在识字不多的年纪,它就像打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从那里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得到了无尽的欢乐。如今,在卡通、动漫、网游泛滥的年代,还有几人记得曾经枕边的小人书?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这可不仅是小孩子的节日,也是童心未泯的大人们的节日。就在最近,中国美术馆破天荒拿出了数量最多的一批馆藏连环画原作。

这次展览囊括了1929年至2004年间出版的61套400多件经典连环画。要知道,馆藏连环画总量也只有一百多套,这次相当于将馆藏的五分之三都尽数展出,可谓难得一见。它们以创作时间为序,分布在第19至21三个展厅里。要重拾童年回忆,不妨跟着艺绽君(微信号:bjvariety)往下瞧吧。

鲁迅为连环画正名(1929-1949)

要说这种又名连环画的小人书,来头可一点儿也不小。我们先来涨涨姿势吧。

名词解释

连环画的雏形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不过,真正兴起还是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据说,起初各地对它的称呼并不统一,上海叫“图画书”,北京叫“小人书”,两广叫“公仔书”,浙江叫“菩萨书”,汉口叫“牙牙书”。直到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画册时才第一次确定了连环画的叫法。

中国美术馆馆收藏的最早的连环画作品,是民国油画家李毅士1927年至1929年创作的《长恨歌画意》,该作品曾入选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更为难得的是,这回系首次展出全套30帧。

《鲁迅全集》中,有两处关于李毅士的评述,都是对《长恨歌画意》的评论。1934年3月,鲁迅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李毅士教授之《长恨歌画意》其中之人物屋宇器物,实乃广东饭馆与‘梅郎’之流耳,何怪西洋人画数千年前之中国人,就已有了辫子,而且身穿马蹄袖袍子乎。绍介古代人物画之事,可见也不可缓。”同年6月,鲁迅在致郑振铎信中,也有类似评论。他的两次评论,都批评其中的建筑、服饰与历史真实不符。

不过,既然点明为“画意”,也就不必过于苛求啦。

另外,艺绽君从中国美术馆策展团队那里了解到,针对当时认为连环画是“下等物事”和“一笔抹杀”的论调,鲁迅还发表多篇文章,为其申辩。他申明“连环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认为连环画虽然“产生不出托尔斯泰”,但却“可以产生米开朗基罗”,为其辩护。在鲁迅的影响下,左翼青年木刻家在20世纪30到40年代,开始采用木刻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大众疾苦以及人民的反抗,漫画连环画开始产生社会影响。

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绘自抗日战争时期,16幅木刻连环画朴素、粗犷,具有激情的浪漫主义特色。

除此之外,温涛的《五叔之死》,吴耘的《民兵打鬼子》,亦是当时优秀的木刻连环画作品。

张乐平的漫画连环画《三毛流浪记》,鲁少飞的《洋婆子之生活》等,也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反映时事生活,而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

《西厢记》为新《婚姻法》而作(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得到快速发展。196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连环画创作评奖,将连环画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与此同时,美术院校也开展了连环画教学活动,培养专门人才。连环画创作者中涌现出了像刘继卣、王叔晖、任率英、卜孝怀、贺友直、顾炳鑫、华三川等“连坛”大家。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成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普及、思想宣传读物,题材广泛多样,包括当代和古典文学名著、戏剧、电影、外国文学、童话、神话、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革命先烈故事等。连环画的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以线描为主,又有素描、钢笔、水墨、水彩、木刻、剪纸等。

其中,王叔晖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其《西厢记》连环画共128图,195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24开本出版,1963年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荣获绘画一等奖。鲜为人知的是,这部连环画版《西厢记》的问世,竟然与《婚姻法》有关。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选择这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料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册的佳作。不过,它也经历过不小噩运。“文革”时被判为“毒草”,118幅绘画原稿被销毁,唯存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0幅。

另一件重磅作品,当属中国连环画界泰斗刘继卣绘于1956年的《闹天宫》组画。

这组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法绘制的传世经典,不仅要求画家有过硬的线描、造型、设色的基本功,而且非常费力。一片盔甲,一朵云彩,一撮猴毛,要先用淡墨一遍一遍的晕染,一般要染上十几遍以至更多,然后反复上色,这色才足够浓重。要是直接上色,色就浮、单薄,也就俗了。

据说,当时一幅不算大的画,刘继卣要画一个多月,每天从早画到天黑,直到看不清颜色才作罢,前后耗去好几年。

连环画时代日渐式微(1978至今)

如果说上一时期的连环画多多少少还有些“重教化”的功能,进入新时期后,连环画迎来了出版和创作热。连环画研究会、连环画出版社,以及专门的连环画理论刊物接连成立或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在80年代初期,还专门开设了连环画、年画系。艺术家们开始打破单线勾勒和黑白素描等传统的表现方法,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老作者如贺友直(《朝阳沟》),华三川(《桃太郎》)等,都在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尝试。

中青年艺术家思想观念活跃,敢于借鉴而又富有创造性,在画法、构图、处理时空关系、塑造形象、刻画心理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如陈宜明等人创作的《枫》,尤劲东的《人到中年》等作品,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回应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发人深省。

特别是连环画《枫》的面世,震动了文艺界。这件典型的“伤痕”艺术作品,刊登于1979年第8期《连环画报》,在不少地方被一抢而光,销售120万册。

韩书力《邦锦美朵》、高云《罗伦赶考》、何多苓《雪雁》、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等,虽然表现内容不尽相同,但重视自我表达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国内连环画创作的风格和语言。

今年3月,当国内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于沪上故去后,不少网友曾感叹连环画的黄金时代掩上了最后一道门。这话难免有感伤的成分,其实连环画在喧闹的当下,依然倔强地坚守着一方安静天地。

君不见,展场里随处可见埋头取阅小人书的小孩子、大朋友,及至老年人。借用策展团队的话说,每个年龄段在这里都可以找回属于自己的童年。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但并不影响我们继续拥有一颗童心看待这纷繁世界。正如这些陪伴我们度过金子般闪亮童年的小人书,它们还在那里。惟愿我们的初心,也不会随时间远走。

Tips

以上作品来自《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展览自即日起展至8月15日,逢周一闭馆。

关键词: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