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曹操与崔琰》:历史剧打了宫斗剧的脸(1)

2016-01-25 09:12:51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张之薇

关键词:话剧《曹操与崔琰

这个曹操也可视作今天我们周围被权势或欲望驱使的现代人中的某一个,在行至欲望之巅时面临彷徨与困惑。

历史剧从来就是艺术家们最为青睐的创作类型之一,因为从历史剧中不仅可以窥人性,窥万象,还可以跨越时间,与当下对接。细数过往,影视戏剧的各个领域,历史剧的创作几乎一直都不曾缺席过,甚至在不同的时期还会扎堆式地繁荣。远的不说,现如今霸占荧屏的“宫斗戏”,也算是历史剧的一种暧昧形式,它将民间对历史、政治、朝廷、宫廷的所有想象铺展开来并延伸到了后宫这个女人的世界。可惜的是,虽然它赚取了超高的收视率和人们无数的眼泪,我却只能说这终究是“空心”的历史剧,“宫斗”题材中阴谋、权术成为被极力张扬的主角,而人物的单一化、情节的简单化、环境的封闭化却制约了历史剧所应有的批判和思考。

那么什么才是“实心”的历史剧呢?有些人喜欢拿历史说事,而我以为,拿“人”说事更恰当些。一部充盈丰满的历史剧一定不能缺少的是对人性复杂与多样的开掘与反思。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李婴宁编剧、林荫宇导演,由中央戏剧学院2012级本科生上演的《曹操与崔琰》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

它仍然是对历史的想象,它仍然有阴谋与权术,但这一回更让人记住的是处于权力漩涡中的人面对他的狂傲以及攫取权欲之后的空虚,于是普遍的人性有了,泛黄的历史古今相通,渐渐变得可触起来。剧中的曹操是建安二十一年挟天子的魏公,他功成名遂,欲晋爵为王,却容不得臣子崔琰背后的冷言冷语,他仅凭杨训的几句谗言就彻底丧失了对自己重臣的信任,于是有了“捉刀人”这一将崔琰置于死地的计谋。《曹操与崔琰》不仅写了曹操的王者霸气,也写了一个强者外表下极其隐蔽的焦虑与恐惧,让人们思考权力究竟是什么东西,权力对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个曹操也可视作今天我们周围被权势或欲望驱使的现代人中的某一个,在行至欲望之巅时面临彷徨与困惑。剧中的崔琰原本是曹操的心腹重臣,但在众声阿谀之中他依旧保有文人应有的品格,卓尔不群。就是因为如此,他被曹操看重,也被曹操忌惮,但权居高位者终究是容不下道德高尚的异见者,活着的崔琰与曾经活着的荀彧一样必将遭遇毁灭的命运,他们代表着对权欲的对抗。放到当下,他们仿佛是被权欲、物欲裹挟的俗世中极少数的异类。剧中的华歆则代表了文人的复杂与多重,他既同情崔琰,却又无法不跪拜权势,在清与浊的摇摆之间他最终选择趋附权力,放弃自我。如果说华歆尚存一丝良知,而杨训无疑是文人品相的另一端,他寄居名士,伺机钻营,阿谀奉承,活脱脱一个跳梁小丑,在权力面前他文人的品格溃败得一泻千里。如此,《曹操与崔琰》给予我们的是面对权力时的众生百态,每一个人或许都可以对号入座。

实际上,历史剧的最终胜利就在于此。它并非取决于创作者对历史的“宠幸”,而是源自于对人性或者说是对人性弱点无止境的反思与探触。也就是说,真正的历史永远隐在人的身后,这才是历史剧的意义。正如演出宣传册中导演林荫宇的话:“历史如空谷足音,谁能断定某个历史故事、某段历史记述属于哪座山谷?既不能笑称其为烛影斧声,也无法论定其言之凿凿,那么,为‘历史’松绑,为剧情松绑,让它有多种解释,以融入更大的历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