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不给力的演出委屈了莎士比亚(1)

2016-02-29 09:10:23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亨利五世坐上王座摄影/Keith Pattison

亨利五世坐上王座摄影/Keith Pattison

哈尔王子在酒馆狂欢摄影/Kwame Lestrade

哈尔王子在酒馆狂欢摄影/Kwame Lestrade

福斯塔夫 摄影/Kwame Lestrade

福斯塔夫 摄影/Kwame Lestrade

◎得得

上周,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国家大剧院连续四天上演《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中国戏剧舞台上围绕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演出,自此正式开始。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当这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引力波”可想而知。所以《亨利四世》(上)演出结束后的当晚,朋友圈里为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同学颇是不少。

和朋友交流了一下观后感,我们居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好像看了一场人艺的《茶馆》。情节是没有悬念的,表演方法是“古老的”,成败的关键就完全依赖于演员的表现。如果是于是之、英若诚、黄宗洛们,怎么来怎么有,观众只需仰视欢喜赞叹;若演员功力有所不逮,就会像看了一晚上《四郎探母》,杨四郎的那一句“站立宫门叫小番”却唱劈了叉,就算其他都好,到底意难平。

当晚的戏,扮演大绿叶福斯塔夫的演员最出彩,他引起的剧场效果也最热烈。他像中国戏曲中的小花脸,用他的夸张戏谑调节戏剧节奏;同时,在一个讲述王朝兴衰霸业成败的宏大叙事中,莎士比亚偏偏安排了这样一个角色,专门负责消解崇高,他对一切“正向价值”绝对无敬畏绝对不正经,特别是那段关于“荣誉”的歪批,对骑士精神最核心的价值做了那么无情的嘲弄,简直比“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还要虚无。在帝国杀伐奔突的战车上,有勇士的雄心壮志、也有庸众贪生怕死的三观,它使这部正剧有了更复杂多元的向度。但这戏的主调毕竟是正剧,主角是朝堂之上身陷双重危机中的君臣父子。这正如一服中药,君臣佐使相互配伍,各司其职各自挥发,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疗愈的药性。如果星星成了最亮的光、绿叶抢了红花的风头,只能说,本应如日月高悬的亨利父子,不那么光华灿烂呢。

当老王发现诸侯反叛,自己的儿子却仍流连于酒肆勾栏,他派人把败家子找回来之后,父子之间有一场对话。父亲恨铁不成钢、失望到绝望!在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中,老父亲对这个不肖子的痛斥,足足有一千五百多字。

“可是哈利我不懂,你的性情为什么和你的祖先大不相同。你已经失去了你在枢密院的地位,那位置已经被你的兄弟取而代之了,整个宫廷和王族都把你视同路人;世人对你的希望和期待已经毁灭,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在预测着你的倾覆。要是我也像你这样不知自爱,因为过度的招摇而引起人们的轻视,要是我也像你这样结交匪类,自贬身价,我得到这顶王冠的舆论一定至今拥戴着旧君,让我在默默无闻的放逐生涯中做一个庸庸碌碌毫无希望的人物……如今的你,就像当我从法国出发在雷文斯泊登岸那时候的理查一样,那时的我,正是现在的潘西。凭着我的御杖和我的灵魂起誓,他才有充分的跃登王座的资格,你的继承大位的希望,怕只是一个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