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伦敦书展于丹妙评莎翁汤显祖四百年(1)

2016-04-21 09:08:57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于丹与作者

于丹与作者

于丹在伦敦书展

于丹在伦敦书展

第四十五届伦敦书展(London Book Fair)于2016年4月12至14日在奥林匹亚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展期3天,全球的图书出版界专业人士纷至沓来。六十多个国家的上千书商参展,并且涌现出多个往届未曾露面的国家参展商新面孔,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博茨瓦纳等等……参观者来自124个国家,超过2万5千人。这么多人这么多书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但却有一个最为醒目的主题:今年是莎士比亚去世四百周年,围绕莎翁的主题贯穿了书展的始终,各类大大小小的纪念活动此起彼伏。而与莎翁同一时期、同样去世四百周年的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因之醒目地进入了国际视野,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比较。我在书展首日就这一主题专访了当晚发表演讲的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对于这一主题,她有一番精彩妙评。

记者:您的演讲题目是什么?请比较一下两位戏剧家及其作品风格的同异?

于丹:今年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个人去世四百周年,东方与西方在戏剧这个舞台上以很多其妙的方式相遇,今晚我要讲的题目就叫:“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也是致敬两位最伟大的梦想家,因为他们两个在各自作品中都写到了大量的梦。

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出生要早,经历了嘉靖到万历三位皇帝,受王阳明的弟子王亘的影响非常大,对于人性解放、个人主义等这些晚明时候的启蒙思想非常认同。莎士比亚生活在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时期,也正是反省中世纪的文明在文艺复兴之后。两人在追求自由解放、人性尊严这些方面有很强的异曲同工之处。

两人不同在于莎士比亚一生都是活跃在伦敦的一位比较单纯的戏剧作家,而汤显祖曾经做过官,其一生可以分成三大阶段:三十四岁之前基本上在考试求学;三十四岁到四十九岁这段时间是做官;为官时给皇帝上书言辞激烈,评论辅臣制度,得罪了皇帝被贬到很远的广东做一个小官,后调回浙江做了五年知县。汤显祖在那段时间非常有作为,后来看穿这一切就归隐了,四十九岁到六十七岁去世,一直在归隐进行创作。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因为他是江苏临川人。

记者:那么梦的元素是如何在莎翁与汤显祖各自作品中呈现的呢?东西方两位伟大艺术家笔下的梦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和独到的特色?

于丹:汤显祖做官前只写了“紫箫记”,后改为“紫川记”这一个本子。归隐后连续集中爆发写出了后三梦,也就是在1598年完成了“牡丹亭”,1600年和1601年分别完成了“邯郸记”和“南轲记”两梦。四梦都是写人在大繁华那种梦幻中的彻悟或者说是寄托。这与莎士比亚有很强烈的相似之处。莎士比亚这一辈子四十多部戏剧里有一大半跟梦相关。首先在现实中那些真诚的不如意的爱情其实都是在反抗父权,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反抗父权,“仲夏夜之梦”也是受到了父权的阻挠。而牡丹亭是因为南阳太守杜宝对女儿管束特别严格,致使女儿都没有去过自家后花园,后来思春才做了个梦,也就是梦想是一种解脱,是对于现实中父权的一种颠覆和反抗;这点上看,两位艺术家特别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