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丁西林民国喜剧的高起点如今失落了

2016-05-06 09:11:2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客厅里的故事

丁西林独幕喜剧《一只马蜂》讲述了一对男女青年,彼此利用一次客厅会面的机会,通过高智商、高情商的声东击西、你来我往的对话,确认了恋爱关系的故事。主人公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推进也是迂回式的、试探式的,令他们之间的对话和做法显得趣味盎然。

漫画/老树画画

胡薇

由北京人艺制作的小剧场话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正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该剧将丁西林创作于90年前的三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酒后》和《瞎了一只眼》同时搬上舞台。剧作通过人物之口,以精致的设计、机巧的言辞,探究信任、情感等问题,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呈现出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片段与点滴,也为普通观众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中国喜剧的大门。

《一只马蜂》讲的是本已倾心的青年男女,却借着男方母亲、吉老太太给侄子说媒的会面,迂回婉转地再次试探和确认彼此的心意,表现的是恋爱中的揣测和认同阶段;《酒后》呈现的是妻子说服丈夫同意自己去吻酒后昏睡的友人却终未实践的过程,表现出了由恋爱进入婚姻后,夫妻间借由“无聊之事”讨论、辨析和确认双方思想、观念的磨合时期;《瞎了一只眼》讲述了丈夫受伤,妻子惊慌失措之时写信告知了外地友人,结果友人匆匆赶来探望,夫妻俩为圆谎而绞尽脑汁的趣事,就像是一对老夫老妻在平淡的生活中忽然又从他人的身上重新发现了夫妻之间的关爱。三段戏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勾连,展示出了婚恋中的三个阶段。

主创忠于原作,只是稍加导演处理,不仅特意让三个演员以方言、反串等方式穿插、轮换扮演了三部剧的九个不同角色,而且还在细节处强化和突出了剧中原本隐含的趣味点。比如,主创在舞台呈现上对于人物的解读和表现更为明确,《一只马蜂》中的吉老太太,其对于儿子和余小姐的情感互动究竟是知情还是毫无觉察?导演显然倾向于表达被蒙骗的人实际蒙过了所有人的喜感。于是,此段终了,当由男演员反串的吉老太太走向观众表演出自己了然于胸,却配合着年轻人而不揭破的轻哂和得意时,幽默喜剧的感觉更强了。

三剧皆以婚恋这一特定的框架关系切入,在日常琐事之中,以精简的台词、观念的碰撞、喜剧风格的表演,展现杯水波澜,氤氲着仁义孝悌的温情。丁西林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在戏剧创作上亦有斐然成就。他写出来的戏确实有很高的品质,作品整体格调雅致清新、淡而有味,以喜剧的情境设计和表现方式来展现人物身处新旧交替时代中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并以温润的轻嘲杂糅着淡淡的欣赏,描摹出他最为熟悉的人物类型——知识分子,科学的严谨理性和文化的素质修养,都在他剧作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借助人物的言行、思想的火花,丁西林将简单的日常化为了有效的舞台行动,不仅让观众开怀大笑,还彰显着他颇具个性色彩的喜剧探索。

可以说,正是以丁西林等人为代表的创作,令中国现代喜剧在诞生之初,就具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然而反观当下,在表面繁荣的喜剧舞台上,对作品内涵及戏剧精神的追求,却日益被各种花样翻新的搞笑手段所取代,暴露出创作上的浮躁心态。显然,仅凭自身的小聪明、小才华、小手段去紧跟潮流或是展开各种自以为是的创新,都无法成就事半功倍的坦途。而丁西林却在初涉创作之时就能舍弃过火和夸张,专注于选取朴素的日常和微妙的关系,于清淡之中展现哲思,乃至其剧作中所充盈着的文化品质以及体贴、仁恕的观念,作品表述上的从容和隽永的余味,都可谓是中国当下喜剧创作中最为稀缺的特质。尤其是,在这个“分众”的时代,当浮华散尽,如何重拾喜剧的尊严,杜绝粗制滥造,进而打造中国当代喜剧经典,已经成为中国原创喜剧最为迫切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