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3)

2016-12-22 16:23:00  三联生活周刊 驭静    参与评论()人

再如,除了开场诗,该剧的第一首歌是《仇恨》(La haine),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各自母亲之间的对唱。用两个对男性世界毫无发言权的女人,来述说她们的无能为力,就显得意味深长。

第一幕中有一首歌叫《你该嫁人了》(Tu dois te marier),这是一位母亲在告诉女儿,你该按照父亲说的做,即便她感到难受,还是强迫女儿按照一家之长的意愿行事。普莱斯居尔维科说他觉得“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莎士比亚也是这么想的”。

在2006年的复排版中,他又往剧里新添了四五首歌,这样一来,整部音乐剧就有将近40首歌,但是仔细去看,会发现其实专门由罗密欧或朱丽叶演唱的并不太多。例如,光是朱丽叶所在的凯普莱特家族的提伯尔特(Tybalt),他主唱的就有三首,而罗密欧所在的蒙太古家族的迈丘西奥(Mercutio)也有他专门的一首。拥有自己独唱曲目的角色还不在少数。

普莱斯居尔维科认为,如果一个音乐剧,只是一系列没有紧密关联的歌曲的组合,它们不仅没有叙述性,也不呈现人物,这就一定是部差劲的音乐剧。所以按照他的说法,音乐剧中的歌曲,要么服务于角色,要么服务于剧情。

不过他刚严肃地总结出上面两点,立马又扔给我一个有趣的细节。原本提伯尔特的“戏份”只有两首歌,2006年复排时扮演他的小伙子汤姆老是缠着他,说写首给他,写首给他,所以普莱斯居尔维科就专门给他写了这首,并直接用他的名字命名。但到头来,这首提伯尔特的自述,仍然在讲述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仍然服务于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穷人的歌剧

光是2016年一年,法国就首演了17部新的音乐剧,普莱斯居里维科觉得这个数字太惊人了,“仅在5年前,就不可想象”。这也意味着,音乐世界里有若干音乐剧专辑在打榜。

首演之前,先发行专辑,这是法国音乐剧的一个特有现象。尽管唱片这种载体不再流行,法国的音乐剧制作人,仍然会通过一些方式,把其中若干首歌传播出去。更坏的是,如果音乐剧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先行一步的音乐专辑,就得更卖力才行。

《罗密欧与朱丽叶》当年就是这种专辑先行方式的受益者。普莱斯居里维科甚至坚称,至少在法国,如果不提前六个月甚至一年发布相关歌曲,一部新的音乐剧就很难获得成功。“为了让观众们能够买票进入剧院,得让他们先喜欢这些歌。”

在音乐剧之前,法国与欧洲许多国家一样,曾流行过一种“operette”(轻歌剧)。现在去看这些剧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就会觉得挺傻。不只剧情单一,人物也单薄,总是一个漂亮的公主,一个俊俏的男人,一个小丑,一个神,这些人物排列组合一下,就扔到舞台上让观众去笑。整体而言,就是一种“华丽且非理性的娱乐”。

今天的音乐剧,胜在它们的主题是严肃的,就像《巴黎圣母院》或百老汇的《悲惨世界》,它们有深厚的文学根源。

而法国的歌剧传统严肃且悠久,普莱斯居尔维科说直到今天,一些年长的法国人仍然认为音乐剧是“穷人的歌剧”。但是当百老汇的音乐剧到法国表演时,观众的反响却非常高,尤其是剧评。“他们总是认为,百老汇的音乐剧比法国本土的好上十倍。本来是看不太上音乐剧的,可一旦来自百老汇,好像又是另一回事。”

从这个角度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首先过了挑剔的本国观众一关,就挺不容易。

到目前为止,伦敦这一关,《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巴黎圣母院》都还未能能闯过去。后者2018年会卷土重来,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英文版,也在几周前改编完毕。对于在伦敦遭遇的水土不服,普莱斯居尔维科觉得问题就在于他们既想突显“法国特色”,又要去适应当地观众改编为英文版,“两种文化糅在一起,出现问题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