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影视剧中的“猴形象”:孙悟空形象多种多样(1)

2016-02-11 09:38:1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动画片《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

  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

  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

  电影《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

说到银幕上的猴子形象,我们立刻会想到《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自上世纪初电影技术传入中国以来,孙悟空在影视上的形象几经变迁,从最开始的杂耍,到后来的土法特效,再到如今的特效技术,可以说,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见证了中国影视业的成长。怪不得有人说:“一部《红楼梦》,养活几百红学家;一部《西游记》,养活几千电影人。”孙悟空形象在银幕上发展变迁,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至少一部经典作品,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都极具时代特色,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品位。

学习摸索期。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早期电影人将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搬上银幕。这是一大进步,但还处于学习摸索期,当时的动画电影在中国观众眼里还是新生事物,其中的孙悟空形象具有明显的西方元素,学习的是迪士尼动画,突出的还是孙悟空的猴性,创新意识还不强。拿《孙行者大战金钱豹》来说,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孙悟空的飞檐走壁,只能以魔术杂技式的表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1941年上映的《铁扇公主》是孙悟空形象首次出现在动画片中,当时国家陷入危难当中,孙悟空所代表的英勇正义、反抗侵略、勇往直前的精神,符合当时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的精神生活需求,体现了我国早期动画片注重教化的特征。

本土塑造期。这一时期塑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孙悟空形象,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是当时的代表作。该片中的孙悟空造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元素,运用京剧中的美猴王脸谱,极具民族特色,将孙悟空的猴性、神性、人性完美结合到一起,达到和谐的统一。从此,银幕上的孙悟空不再只是一只猴子,表现出了更多的人性,甚至被塑造成了敢于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就是1961年毛泽东观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下的。从此,孙悟空敢于斗争的正义形象就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经典演绎期。上世纪80年代央视版的《西游记》,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是伴随众多观众成长的经典之作。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是真人演绎孙悟空中最经典的一个,形似神似,出神入化,将猴的生物性、神话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与动画片相比,电视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更具有写实风格,能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