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叶问3》票房造假,电影变成投机工具?(1)

2016-03-08 09:13:06  好奇心日报 韩洪刚 杨京楷    参与评论()人

证券市场销售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倘若iPhone销量或质量不及预期,苹果公司股票便会下跌,电影公司也类似。

2013年12月18日,华谊兄弟举行《私人订制》看片会,主要面向媒体记者和机构投资者。口碑未及预期。

2013年12月19日,华谊兄弟股票跌停。

“只能说明《私人订制》这部电影太受关注。以至于到了神经特别敏感的地步,一有风吹草动资本市场和电影就联系起来。”时任华谊兄弟的董秘胡明回应说,也因此,华谊一直试图“去电影化”。

电影市场诡谲多变,从来没有万全的买卖,谁能保证电影质量?又有谁能保证电影一定能赚钱,或者退一步,一定能收回成本?

施建祥能,起码能保证第二件事。

施建祥,按百度百科介绍,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独立电影制片人和投资人,上海历届春节晚会中首次由民营企业家担任总导演。2015年10月施建祥博士喜获剑桥大学终生荣誉院士荣誉。

施博士是《叶问3》的总制片人。最近几天娱乐圈最大的消息,可能就是《叶问3》上映,票房大卖,但遭遇“票房造假”质疑。电影局方面也表示,将严肃排查“虚假排场及注水票房现象”。

一场左右手的资本游戏

2015年11月8日,苏宁金融平台上的理财项目筹资结束,目标金额为五百万人民币,最后实际筹集资金四千零五十万人民币,项目名称为“《叶问3》影视众筹,一起玩转电影圈”,依据票房不同,最终收益逐步递增。

这次众筹,按照业内人士说法,是一次“伪众筹”,是一个变相的P2P产品。因为众筹风险较大,并不能保证成功,而这一项目则给出了保底收益,并不符合惯例,以电影票房作为回报指标,实际上风险非常大,但这次“众筹”采用固定收益,投资者风险很小,甚至可能“假借众筹的名义为其他项目筹资,这是直接违法的行为”。

这只是一个案例而已,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早在2014年3月19日,与《叶问3》项目有关的基金已经开始发售,其后陆陆续续又发行了多支类似基金,而融资人、担保机构、融资平台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存在很多交集,诸多线索都指向上海快鹿投资集团及其董事局主席,同时也是《叶问3》总制片人的施建祥,该集团旗下的合禾影视参与了《叶问3》的出品,“甚至可能是《叶问3》最大的出资方。”影片发行从业者告诉记者。

众筹、P2P或者其他基金方式,其实都是从投资人手里借钱,单以苏宁众筹来算,片方最终最低需要回款约四千四百万元。上映之前,《叶问3》已经身背多重“债务”,这对其票房提出了很高要求,倘若票房未及预期……那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赚钱。

上映前,传出《叶问3》十亿保底的消息。

2月24日,神开股份发布公告,准备以4900万人民币认购一个基金,基金项目为《叶问3》的票房收益权。无论《叶问3》票房如何,这支基金都将提供8%的年化收益,但如果《叶问3》票房超过10亿,神开股份的这4900万,将获得超额收益的空间。为这只基金兜底的,是上海中海投金控集团。

2月24日,十方股份官方微信公号也发布消息,公司以1.1亿购买了《叶问3》55%的票房收益权。

保守估计,《叶问3》尚未上映,片方已经获得1.6亿收入,妥妥地收回成本。

但是,神开股份的控股股东为上海业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快鹿集团全资子公司;十方控股第二大股东是施建祥,持股13.26%。2月25日十方控股公告,将由施建祥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中海投金控注册资本股东之一周萌萌为快鹿集团对外投资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