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郭涛:“想做导演想了至少20年”(2)

2016-12-22 09:44:17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我一直对科幻这个类别很感兴趣,而且一直是个脑洞开得挺大的人。但是这次我已经收敛着来了,我怕三四七八线的乡镇青年看不懂。我做了个三翻四抖的情节,我没做七荤八素的,我怕脑洞清奇别人看不懂。

年轻的时候

总想“砸碎”一些东西

早报记者:年轻的时候你做实验戏剧,那种探索的方式和如今非常程式化的工业流水线娱乐产品很不一样,你会怀念那个文艺青年的时代吗?

郭涛:那个时候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现在一切都很明确,都很清楚为什么花这些钱、这些精力。有固定的模式,有品牌风格、受众目标。我第一次做电影,我得让我的工作人员知道我要干什么。

这两种感觉很不一样,但我这个年龄不是做实验的年龄了。我个人觉得我现在的状态更好。文艺青年、愤怒青年,一般来说心态会差一些。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去砸碎一些东西,这个挺可怕的,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后来知道,不一定非要用这种暴力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有更高级的方式,就像古话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能够有这种功力,有更强大的内心和思想,有信念能够支持自己不断地去解决自己的困惑,支撑整个人的行为。包括现在转行做导演,也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思考传达给更多的人。

早报记者:从早年的孟京辉,到张艺谋、冯小刚、宁浩、曹保平,你合作的都是很有个性的导演。哪位导演或者哪部作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郭涛:张艺谋对我影响最大。我第一次拍电影就是跟他合作。我们都是陕西人,我作为一个新晋演戏的演员,从业的时候会比较迷茫,需要很多人给我信心。我们是同乡,《活着》又是我很喜欢的电影类型,它对我帮助非常大。它给我带来一个标准,一个好的电影作品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标准,是方方面面的,它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标准。我后来的演艺生涯就是按照这样一个起点,也一直努力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角色的塑造。

早报记者:入行这么多年,从舞台到大银幕再到真人秀,你自己有没有觉得不同的时代对于演员的要求是不同的,演员需要做出怎样的适应?

郭涛:演员分两种,一种是有想法的演员,一种是没想法的。后者更像一个“商品”,“商品”一定是每个年代都有很鲜明的特质,也需要更多的迎合和适应,当然他们也会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更容易获得更多的人气和荣誉。

有想法的演员呢,其实没那么多变化,而且他们一般也不太好搞,是让所有导演和其他部门比较棘手的一个类型。有想法的演员桀骜不驯,难以驾驭。我也试图给自己找平衡。

但更多的时候我没想过什么顺应时代,我参加真人秀,是因为我的小朋友在那个阶段的时候,我特别想带他出去看看世界。刚好那时候有那么个机会,通过节目和孩子能有更多的互动,我就想享受那个东西。

早报记者:你做导演后,会想跟有“想法”、难搞的演员合作,还是跟更有商业性的“没想法”的演员合作?

郭涛:我喜欢跟有想法的演员合作,哪怕他们很难搞。你在跟他们内心交锋的时候,你希望他按照你的想法走。但是他按你的想法做了之后,出来的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结果他按他想的来,感觉就对了。这时候你需要说服自己,这个过程是个考验人的过程。

有时候,导演主观是个挺讨厌的事。因为你主观以后,会关闭自己很多的天眼,关闭触觉,失去机会。优秀的导演应该是好的选择师,会选择,会排除,能找到最好的那个决定。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郭涛欲念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