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军事
|
汽车
|
游戏
|
科技
|
旅游
|
经济
|
娱乐
|
投资
|
文化
|
守艺中华
|
书画
|
紫砂
|
城市
|
韩流
|
信息
注册
登录
新闻排行
社会热点
军事排行
娱乐排行
财经排行
史海沉钩
汉代
馆藏汉代玉器欣赏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汉代兽面云纹玉剑璏。
玉器
2018-04-16 09:10:00
路县故城揭秘汉代生活:汉代榨油“配方”出土
112口汉代水井、4条汉路、30余处房址重现—— 故城西墙外解锁汉代“生活密码”汉代水井。
孙勐
灰坑
故城
榨油
2017-12-05 12:00:02
《三国机密》中“宫刑”的秘密:汉代与明清割法不同
汉代宦官的主要来源有三种。一种是天生就有生理缺陷或者发育不全的人,在汉代庞大的宦官群体中只是个别例子。
宦官
太监
2018-04-08 10:17:08
河南确山发现汉代“107国道”
河南确山发现汉代“107国道” ---考古人员日前在G107国道的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路段旁边,发掘出布满车辙痕迹的汉代官道,它恰与G107国道重叠,堪称目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107国道”。
道路
国道
考古
汉代
2018-03-28 10:09:01
纪年汉画像石:汉代社会的缩影
滕州是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时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它起于西汉武帝时期,迄于东汉末年,延续时间达三百余年,遍布滕州全境,遗存极其丰富,更为难得的是滕州出土了一批纪年画像石,比较著名的有“永元十年”“延光元年”“元嘉三年”等,这为研究汉画像石分期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文物
画像石
雕刻
2018-01-12 09:18:09
河南周口汉墓群出土汉代“三老”铜印章
为配合周南高速公路建设,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杨单庄村发现一处排列密集的汉墓群,出土“三老”铜印章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乡里社会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物材料。
三老
墓葬
铜印章
2018-03-15 10:17:30
汉代皇室在认祖归宗时,为何单将菏泽成阳定为祭祖地?
除山东菏泽外,河北的唐县和邢台隆尧、晋南的临汾、江苏扬州的高邮等地,都有与尧相关的文献记载与遗迹。可是,汉代皇室在认祖归宗时,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尧文化的传说地,而单单将菏泽成阳定为祭祖地呢?
成阳
水经注
汉书
菏泽地区
2018-02-11 13:41:08
大气华丽!玉枕彰显汉代尚玉之风
说起玉枕,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描述了一件东汉宫廷中收藏的殷商时期玉枕,“汉诛梁冀,得一玉虎头枕,云单池国所献。检其颌下,有篆体字,云是帝辛之枕,尝与妲己同枕之,是殷时遗宝也”。
玉枕
2017-09-21 08:54:26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安防将升级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安防将升级 ---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国家文物局日前正式批复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安防工程(一期)项目。
海昏侯墓
考古
2017-12-01 10:06:10
传统文化的回归 汉代周制婚礼再现上海金山
汉代周制婚礼,以典雅、尊贵、庄重为气韵,是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起点,也是华夏民族经典文化传统的精粹。
婚俗
婚礼
2017-09-28 10:49:41
汉画像的背后的深刻寄托
近日,在北京山水美术馆落下帷幕的“中国汉画大展”以587件(套)汉画拓片为大家生动再现了2200多年以前先民的信仰和审美。
汉画像
墓葬
汉代
拓印
2018-04-13 09:09:58
古朴端庄的汉代绿釉陶
汉代绿釉陶,是流行于东汉为随葬而烧造的一种陶器,其造型之朴实、纹饰之秀美、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惊叹。作为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硕果。
瓷器
陶瓷
绿釉陶
2017-06-01 15:03:28
路县故城考古新发现:汉代百姓曾经“蜗居”半地下
” 仿木结构再现墓主人生前情景 在一座辽代的墓葬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墓道、墓门、甬道、圆形墓室,里面有两具人骨及随葬的辽代陶罐、陶锅。
故城
考古
孙勐
水井
2017-10-31 16:14:00
抓紧探寻两千年前汉代西域都护府城址遗迹
考古学者抓紧探寻两千年前汉代西域都护府城址遗迹 ---记者从正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召开的“汉唐丝绸之路的开拓——西域都护府研讨会”获悉,考古学者正抓紧探寻两千年前汉代西域都护府城址遗迹。
西域
都护府
考古
遗址
2017-12-11 09:09:00
隐藏在汉代滑石钫中的饮食文化与礼制
滑石被应用于工艺制作,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迄今已知摩氏硬度最低的矿物。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华夏古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为使陶器滑润不粗糙且质坚耐用,就懂得在制陶时掺入滑石粉。
滑石
雕刻
美食
2017-12-18 09:23:46
海昏侯墓出土汉代奏章 或为现存最高级汉代公文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多枚奏牍,均为海昏侯国向朝廷上奏的公文。现已公布三块,均为墨写隶书,文字端正工整。北京联合大学史学专家张予正经过分析和释读,认为海昏侯墓出土奏牍或为我国现存最早汉代高级公文原本,对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海昏侯
墓葬
奏章
2017-05-04 15:10:52
雄安新区存约十八平方公里东周、汉代遗址群
据了解,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已经完成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约200平方公里文物调查工作,共登记各类文物遗存79处。
南阳
新区
文物局
考古
2017-08-09 09:31:04
汉代时装有多潮?陶俑穿着“低腰裤”!
汉代“时装”有多潮?陶俑穿着“低腰裤”。随着广汉落经村汉代墓群初步发掘的成果公布,广汉地区史上最大规模的汉代墓群揭开神秘面纱。随着栩栩如生的人物俑一起出土的,还有青铜摇钱树残枝、动物俑等等。
陶俑
墓葬
2017-07-28 09:43:05
如何欣赏汉代石刻艺术
这些东西在两千年以前做什么用的?主要用来装饰响堂,装饰坟墓里面的墙壁,换句话说大部分当时是为死人服务的。当然它反映的都是墓主生前的生活情景,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以及他的思想。比如孔孟思想。他的用途就是响堂的装饰,坟墓的装饰。
石刻
汉朝
雕刻
2017-04-25 15:32: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成果展全景展示馆上线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成果展全景展示馆上线---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成果展”全景展示馆正式上线,今后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观赏海昏侯国出土的文物。
海昏侯
考古
2017-08-26 10:31:01
安徽萧县汉画像石:汉代生活的微缩镜
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家以石头为载体,镌刻于祠堂、石阙等建筑中的画作,是研究两汉时期文化、经济、丧葬习俗等方面重要的实物资料。近日,记者来到第一届萧县汉画像石学术研讨会现场,探访汉画像石所承载的汉代历史文化。
汉画像石
2017-07-07 10:00:37
中国十二时辰的优雅味道
十二时辰制,我国西周时就已开始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时辰
2018-03-21 10:52:23
不能说的秘密,一张1500年不朽的纸
石桥皮纸,发源于“中国古法造纸艺术之乡”——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其生产工艺流程,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属于汉代到唐代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石桥皮纸
造纸术
2018-03-13 09:19:32
北京发现2000多年前“地下室”
北京发现2000多年前“地下室” 有望还原东汉生活 ---近日,在路县故城遗址西边,考古人员又有重大发现:40余口汉代水井出土,2000多年前的“地下室”有望证明东汉时期北方居民的居住特征。
考古
地下室
汉代
北京
2017-11-01 15:55:00
从汉代扬州“寻狗案”可以看出秦汉人爱狗吗
对于秦汉时期狗在民众之间的地位和价值,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系教授吕静提供了一些线索,从战国晚期到秦代,阴阳五行十分盛行,《吕氏春秋》等典籍记载,当时人们认为杀狗有毕止春天阴湿疫气的作用,因此春天的时候,在城门会有“傑狗”的巫术仪式。
秦朝
动物
汉朝
2017-04-19 15:52:33
玉人翩起舞
2010年8月,陕西西安长安区几个农民,在汉宣帝杜陵陵园王皇后陵冢东南约300米处盗挖瓦当时,发现一对立体圆雕双连玉舞人。这对玉舞人用一整块和田玉料雕成,玉工利用立体圆雕及镂空透雕、细线阴刻等技法,生动再现汉代宫廷舞女跳舞时的翩翩舞姿。
玉舞人
玉雕
2018-01-25 09:16:56
考古学家眼中的盗墓:毫无技术含量本质是体力活
浙江的考古工作者,有个大困惑,就是汉墓数量特别多,西汉土坑墓、东汉砖室墓,一挖一大群,然而唐墓特别少,在许多地区只有个位数。汉墓多,唐墓少,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也有类似现象。汉唐盛世,莫非汉代人口特多,唐朝荒芜一片?这个问题,我终究猜不透。
盗墓
西汉
古墓
2018-02-11 10:58:56
中国是从古至今的漆器控
漆器在汉代以后急遽衰退。漆器成本太高,加上物美价廉的瓷器工艺日渐成熟,漆器逐渐脱离日常生活用具的范围。
漆器
漆艺
2018-01-15 11:02:00
木造像,中国历史上最直抵人心的艺术
汉传造像文化,从汉代开始,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因保存不易和历史上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传世木造像精品十分稀少,弥足珍贵。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尘灰、空气和水分的相互作用,及置放环境的变迁,木造像表面形成的包浆与皮壳,有着温存的旧气。古拙而有斑驳感,能够直抵人心。
木造像
2018-01-30 09:14:39
辽宁发现一处汉代古战场遗迹
据铁岭市文物考古专家周向永介绍,邱台遗址发掘的墓葬中有一件铜带环,是古人附于腰间的一种悬挂装饰,亦称为“杏叶”,其最早出现于东汉。同时还出土了陶单耳杯、绿松石等中国早期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墓葬用品。经查墓主人骨骼缺失,同时出土大量兵器可证明死于战争。
邱台遗址
2017-05-16 15:32:57
腊日与“报信儿的腊八粥”
腊日,在汉代是与正旦齐名的盛大节日,汉人常“正腊”并称。古代腊节的声势甚至超过新正。腊节起源于上古的岁终大祭,它是蜡、腊两种祭祀古仪的融合。
腊日
腊八
2018-01-25 09:18:29
金缕玉衣如何让自己起死回生?
金缕玉衣主要出现于中国汉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以金缕为最高级。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王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2017-12-15 10:08:39
专家:大上清宫为迄今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道教遗址
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宗教考古的重大突破,是中国首次大规模道教考古发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等在会上发言说,龙虎山大上清宫根植于汉代以来所形成的道教文化,受到历代帝王重视,而成为中国道教主流天师正一派祖庭。
大上清宫
道教
2018-01-22 11:01:41
昆明晋宁发现9口汉代水井 这里可能是古滇国城市
历代典籍文献对云南古代的历史记载甚少,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中也只有寥寥数语:“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自汉代以来的2000多年间,由于没有新的资料,学者对“滇”是否存在保持怀疑。
古滇国
水井
2017-06-16 15:10:12
宋元时代的足球:由盛而衰的全民娱乐风尚
汉代蹴鞠主要有三种场合,一是军队的训练,二是燕享的表演,三是平民的娱乐,在画像石里各有表现。西汉有《蹴鞠》专著二十五篇,惜乎失传。但据李尤《鞠城铭》,东汉时已有正规球场、竞技章程与裁判规则。
足球
蹴鞠
2017-11-20 09:40:27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穿越千年好手艺 银丝细如头发丝
成都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历史相当悠久,据记载最早源自于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期,汉代的时候便已出现了金银花丝制品,西汉政府曾在成都、广汉两郡设立工官监造金银器等,规模相当宏大
银花丝
成都
非遗
2017-10-12 08:18:00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用剧毒树木制贴身之衣
树皮布是一种无纺布,是以植物树皮为原料,经过石拍或木槌工具打制成型以后制成的最古老的人类衣服原料。树皮布见证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我国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榻布”,是有关树皮布最早的文献记录。
2017-11-24 11:25:04
哪位汉武帝托孤重臣未完成重任 失败被诛?
盐铁会议是一场具有复杂政治背景的会议,并且对汉代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盐铁会议背后的权力斗争,武帝去世前,由于太子年幼,遂指定了一个包括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五人的辅政集团。五人之中,由于金日磾在第二年即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即去世,丞相田千秋又是一个不任事徒充其位的丞相。
2017-09-27 10:02:47
古人怎么过中秋?看看博物馆里的中秋元素
“蟾蜍玉兔”取意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瓦当当面蟾蜍短尾圆目鼓腹,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汉代瓦当艺术的浪漫色彩在该瓦的造型上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融汇。
2017-09-21 14:50:04
布依族蜡染:最古老的印花技艺
蜡染兴起于汉代,唐王朝时代得到很高的发展,此后在中原地区长期失传。但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却幸存了下来。布依族蜡染有着久远历史并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布依族的蜡染布记载。
蜡染
2017-11-06 17:32:34
重阳节长安溯源
有专家考证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南朝吴均《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重阳日携家人登高躲灾避祸”的记载。而事实上,《长安志》中有汉代京城长安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
重阳节
2017-10-24 15:57:04
重阳节习俗知多少
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重阳节
2017-10-24 15:46:51
重阳节的历史沿革
战国时代,重阳节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重阳节
2017-10-24 14:32:19
泉州南音: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生机
泉州南音会用到的的乐器一般有横抱曲颈琵琶、十目九节洞箫、以及二弦、三弦、拍板等十多种。从演奏形式上来讲,至今还保留着汉代“执节者歌”的表演形式,配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自成体系。
泉州南音
2017-09-22 09:06:15
宁夏引黄灌溉:一条条古渠造就“塞上江南”
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始于秦代,盛于汉代。秦渠、汉渠等12条引黄古渠系历经2000多年,仍发挥着流润沃土的作用。如今,宁夏平原引黄古渠纵横交错,渠道总长1284公里,引黄灌溉面积551万亩。
引黄灌溉
水利
申遗
2017-10-13 08:55:51
荣昌陶器 朴拙天成
荣昌陶器原产地为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是汉族传统艺术品。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20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60年代起,销售到美国、德国、英国、挪威、荷兰、芬兰、日本等国。
陶器
北京文博会
2017-09-12 14:18:26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的新闻纪录
今日热点
24小时热点
今日头条
热门标签
刘云山会见金正恩
城管扶起摔倒老人
杨栋梁天津官场往事
高中生扶摔倒老人
黄安举报台独言论女
故宫公开回应灵异事
同学聚会成新三俗
作文堪比印刷体
配乐大师詹姆斯坠机
儒家文化
中国纪录片
影院排片潜规则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