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用本雅明、博尔赫斯的眼睛,看今天的民谣

2017-05-16 14:53:53  东方历史评论    参与评论()人

这个世界会好吗?忘记一些隐秘的委屈/在回头观望的时候丢失了自己/我那不受把握的身体/从某一天开始就在寻找你。

——李志

我们渴望听到各种故事。民谣,充满了诗意与普适情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变化,中产阶级快速崛起,乡土社会不断的分崩离析,城市变得越来越庞大而面目全非。在日渐增长的生活压力中,许多人没有完整的时间去读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和空间一样,被挤压、折叠,一减再减。“伴随式阅读”趁势而起。民谣,便是一种伴随式的阅读。

附:以下内容转载自  东方历史评论(ID:ohistory)公号。

本雅明:“故事部落”的兴衰

想象这样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成员来自各个阶层,他们分布在各地,平时并不互相联系,但是他们讲的故事却在社会不同阶层流转,这个部落里的人被叫做“讲故事的人”。

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故事部落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这两种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他们讲的故事也相去甚远,但是他们可能共同被当作某种吟游诗人。他们当中,一种是一辈子没离开故土、勤勤恳恳的老农,知道所有当地的神话、传说、笑话、八卦, 他可能没受过很高的教育,甚至目不识丁,但是讲起故事来却让村民都听得津津有味。另一种是离乡背井、常年在外游荡的海员或商人,他们会把自己的见闻变成故事。就像一句德国谚语当中说的那样,“当一个人去旅行了之后,他肯定有什么可以讲讲的。”

一直要到欧洲的中世纪,部落当中的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才深层次地达到了某种融合。这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工匠阶级当中,那些工匠师傅和旅人往往同室而居,而且为了做一个行会认可的工匠,那些师傅在年轻的时候必须要有长期游历的背景,只有在经验累积足够了之后,那些工匠才能回到家乡,稳定下来,开他们自己的工作室。这些人既有本地的经验,又有旅人的眼界,可以同时讲述近处和远处的故事。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民谣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