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抗日神剧”为何难以被接受?

2017-06-12 13:23:55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韩元

直到今天,半实半虚的历史演义小说还在被作为经典印刷出版,并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很少听到批评的声音。而抗日剧因为神化倾向却引起了众怒,个中原因或许是,宫廷剧可以戏说,民族惨痛的历史不容戏说。抗日的历史作为一个离现在不远的过去式,是我们民族近现代的切肤之痛,所以,如果出现演义体的美学风格,是不能被还幸存的历史当事人和严肃的批评家所接受的。

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抗日战争加剧了民族危机,割裂了传统社会稳定的家国一体,对现代化转型中的农业中国的经济、政治和伦理价值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从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感,各种民族主义思潮也在此时兴起活跃。文艺作品中以团结抗日、共御外侮为主题的作品,比如街头剧、小说、电影、话剧等,不断涌现,不论其形式与情节如何不同,沿袭的依然是“抵抗”与“复仇”的叙述框架,承载的是同仇敌忾的民族情感和结束内战、一致对外的政治诉求,正如霍布斯鲍姆所说,“再没有比共同抵御外侮,更能使处于焦虑不安状态下的人群团结起来”(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国破家亡的创伤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或明或暗渗透到此后政治文化的话语系统中,“雪耻型民族主义”(刘擎语)也成为代表民意的一种主要的民族主义思潮延续到当下,不断地被政治或外交事件激发。在文艺创作方面,看得见的影响就是抗日题材的作品一直经久不衰,从当年的红色经典到本世纪初期的基于经典改编的抗日影视剧,再到当下为人所诟病的“抗日神剧”。

“抗日神剧”指代的是一类带有娱乐性和神化色彩的、表现抗日战争历史的电视剧,集中出现于2011年前后的荧屏并活跃至今,作为一个被归类的定义大约于2013年前后出现于互联网并很快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学界的批评,成为一个文化事件。“神”这个词在网络语境中具有“奇葩”、“惊人”的意思,将影视作品称为“神剧”,说明这一类电视剧在细节上的失实到了惊人的地步。此外,某些抗日剧中的价值观也存在庸俗化的倾向,与传统抗战正剧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了主流媒体、学者和抗日战争当事人、亲历者的不满。对“抗日神剧”的理论批评文章集中在2014—2016年出现,一致声讨其“歪曲抗战历史”、“罔顾公共理性”。

1234...全文 7 下一页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