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人文学者以何种视角介入生态问题

2017-07-06 14:50:21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废弃打火机拼成的梵高《星空》  

澎湃新闻:在中国,专门关注环境生态问题的人文学者似乎不多。

孟悦:其他地方也不多,但有越来越多人在做。当然视觉的来得比较快,诗歌还多一些,研究小说相对不太容易。另外这原因也和现代以来的知识分科有关。现代知识的分科严密,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文化学养有关,而这种学养被分科严密的教育限制住了。环境危机正好出现在哪个学科也不能全部囊括的地方,以至于为了应对环境危机不得不建立新学科。 比如环境学,这个词我很不喜欢,好像环境出了问题,我们要赶紧把它解决了,变成一个科学和政策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就统治了环境学很长时间。包括对气候变迁,人们还在试图以提供对策的方式来对应气候变迁的问题,而不是从气候变迁产生的根源入手,因为那需要更全面的认知,不仅是事实和信息的认知,还要人文领域的理解,以及更广泛的每个人的变化。

1992年以来虽然有了气候变迁的国际首脑会议,但基本上也什么都没做。以至于科学家就不得不到处去讲演,来引起公共领域的注意。等到人文学者想处理这个问题,那都是三十年以后了。人文学者得首先弄懂气候变迁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很多人文学者不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直到人们感受到气候变迁的威胁真的迫在眉睫了,才去关注。而人文学科的训练和习惯还导致了互相间的很多争论。比如人类纪这个概念也是科学家提出来的,但是有的人文学者会想,好不容易把人类中心弄到边缘了,怎么又出来一个人类纪,好像又把人类给推到中心了?所以克服现代以来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惯性、超越现代以来的想像局限是非常不容易的。

即使作家艺术家超越现代想像的局限,尝试来写作气候变迁,批评界和公众也不一定识别得出来。中国应该还是有不少作家写到环境的主题,比如诗歌除了郑小琼、于坚等,肯定还有别的很多人在做。这也是对文学和文化批评的挑战。评论界还没有充分发掘、清楚地识别作品中的信息。

关键词:生态环保人文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