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戏曲艺术进乡村之回望与前瞻

2017-07-12 12:05:59    中国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我认为,首先应当是从深刻学习、深刻理解与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来。之所以要不断强调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在之前不短的一段时间里,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血脉略有不畅,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智慧似乎已不再是国人人生历程中的必备选项。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正如植被与土壤的关系,远离生活的文化,固然缺乏生命力,而没有文化积累的生活,同样行而不远。今时今日,这个问题无论是在都市还是乡村,其实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临界点。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的颁行,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强调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明确参与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全国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全国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戏曲艺术专业人员,含艺术专家、表演人才、研究人员、非遗传承人和志愿者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团体和人才资源,主要形式包括组织观看演出,促进戏曲普及,并且有培育农村戏曲团队的计划。还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等保障措施,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同样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篇大文章。“进乡村”,无疑是优化戏曲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自然规律;似曾相识燕归来,同样是自然规律,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天行有常,周而复始。那么具体来说,戏曲进乡村,带给广大农民群众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剧目呢?我们自不必把现实意义机械地理解为现代题材,举个例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容纳了以周传瑛、王传淞等昆剧“传”字辈艺人的国风昆苏剧团,因为得罪日伪,无法继续在上海生存,只能辗转江浙沪水陆码头,为广大农民演出,多数出身城市的剧团演员们惊喜地发现,各地的农民观众其实也都能看懂,且十分欢迎原以为只是阳春白雪的昆剧剧目,国风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民间演出中打磨出了日后《十五贯》的精湛表演——尽管《十五贯》演的是明代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着慎重断案的法制思想,不但在六十年前可以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昆剧,而且在今天来看,剧目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总之,照笔者的理解,中央的政策方向,是通过顶层设计,号召全社会都来参与,共同营造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值此良机,戏曲艺术进乡村自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关键词:戏曲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