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中国艺术教育重“技”轻“美”

2018-03-27 09:03:53    文创产业评论  参与评论()人

《历代帝王图》局部

北京故宫千人深夜排队等待观看《清明上河图》

不仅在中国,西方艺术教育,尤其是精英阶层也十分重视艺术的道德教化作用。艺术史自十九世纪进入美国大学课堂后,常和道德教育联系在一起,而且只有当时的特权阶层才能进入这类课堂,接受艺术史教育。莱斯特(KatherineMorris Lester)曾总结,观看、接触艺术品带来的乐趣有助于培养有道德的人,过幸福的生活。人们要尽早接触历代杰作,丰富自己的生活,使生活变得更为高雅、完美。艺术教育在提升道德操守的同时,也让西方社会精英意识到它更多的附加价值。人们普遍认同学习艺术作品有助于提升自己在社交圈的地位和声望,并认为艺术欣赏力是社会精英应当具备的才能。查普曼(LauraChapman)曾详细分析过艺术教育与“文化名流”的关系,并提出:“艺术知识的获取过程是个特权问题,和社会阶层的成员有关,在这个阶层里知识受到尊重,并得以传授。”

不可否认,现今中国艺术教育中重“技”轻“道”的现象依然存在。哪怕就艺术技法培养而言,除了美术专业从业者,大部分人的艺术教育都止步于儿童兴趣班。这与古代中国和西方现代精英艺术教育大相径庭,差距甚远。近年来受益于中国学术与文博机构在公共教育上的大力推广,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波助澜,中国的大众艺术教育开始转变,出现了千人彻夜等待观看艺术杰作的盛况。但这类大众艺术教育无法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缺乏专业教育机构制定式的艺术教育规划。公众博物馆庞大的人流让缺乏私人时间的人群望而却步,公共教育一视同仁的导览讲座缺乏私享体验与深入交流。如果把伟大的艺术杰作看作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是历史长河浓缩的精华,那艺术教育就应该是接触这一伟大瑰宝的便捷路径,需“技”“道”共存,知识与体验并进。艺术教育不同于职业考试,并无固定的终点与结果,而是在不断与艺术接触的过程中产生新体会。

关键词:教育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