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国服?

2018-05-07 09:07:16    拾文化  参与评论()人

01

中国早期服装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头上梳发髻,前襟向右掩。

“上衣下裳”到了东周才有所变化,而催生第一次服装变革的是战争,始于赵武灵王。

《史记·赵世家》记武灵王的话说:“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又说,寡人“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

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发明了裤子和长靴。穿着这种“胡服”作战骑在马上,动作灵活方便。赵国“引进”胡服、建立骑兵部队后,军威大振,在几年之内便成为北方强国。老百姓发现这种衣服动作起来也很方便,于是逐渐普及开来。

从此,“上衣下裳”变成穿裤子和深衣。

02

到了魏晋南北朝,北方统治者多为鲜卑人,他们是游牧民族,穿的是“短制褊衣”。

随着鲜卑人对北方社会的影响逐渐深入,鲜卑服在底层社会流行起来;而另一方面,经过北魏的“全盘汉化”和北周的“胡汉并举”,鲜卑贵族开始在典礼上改穿宽松的汉装。

民族大团结,隋唐时期的服饰便出现了“双轨制”现象:普通民众的穿着属于胡服系统;而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传统汉族服饰则在高级贵族出席正式场合时出现。

03

唐朝人一般戴着幞头,这是一种方形的包头软巾,由鲜卑人的头巾改进而来。用金属线撑起巾脚,称为硬脚幞头。

唐代皇帝所服的幞头用硬脚,稍上曲;五代晚期以后,硬脚渐趋平直。

宋朝时成为“展脚幞头”,两脚伸长、展开,当时有一种说法认为让官员戴这种帽子能防止朝臣私语。

发展到明朝,幞头就成了乌纱帽。传统中国女性不戴帽而梳发髻,唐朝时部分接受了胡帽,到了宋朝则上层妇女在礼节上必须戴帽。

04

唐朝的女装和南北朝时期没有很大变化,追求的是宽松——李白所谓“云想衣裳月想容”,把衣服和云的飘逸联系在一起。

宋代,文化上趋于保守,女装变化较大,趋向于瘦、窄。宋朝士大夫欣赏一种缺陷美、病态美,例如缠足——缠足的罪魁祸首是苏东坡,他和他的苏门学士都写诗吹捧过小脚。

关键词:国服汉服服饰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