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牛奶“上位”史:食物界“万人迷”是怎样炼成的?

2017-06-16 15:39:21    壹读  参与评论()人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作为“大吃货帝国”的人民,我们对食物的要求向来不低。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更要善于发掘美食食材。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对食物的选择自然是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牛奶可谓是其中受人欢迎的一种。

牛奶为什么有营养?现代营养学可以提供一大批指标和数据,来说明其中成分有益于机体某方面的健康。

但是,牛奶是怎么从西域走进中原、从欧美人的普通饮品一跃而成为大众心里强国强民的“营养神器”的呢?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毕竟,牛是不会对人们说:“快来喝我的奶吧!特别有营养。”

从小被麻麻逼着喝牛奶的壹读君 | 公子萧

一千年前的牛奶:游牧民族的日常,汉民族的稀罕物

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讲究饮食的全面性,说得时髦点,就是会搭配啊!

君不见,早在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说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吃饭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谷类、水果、肉类、蔬菜……什么都来一点,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汉民族以农耕起家,饮食到底还是偏素一些,所以,像牛奶这样的东西,一是不经常有,二是也不经常吃。

在唐代以前,牛奶一直被认为是种珍稀、高贵的食品,它洁白、香醇、来之不易,因此多用来祭祀、进贡给皇帝和后宫娘娘们、供奉佛家弟子等。

到了唐宋时期,生活在北边的胡人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原腹地,或因为战争,或因为文化交流,于是南北民族的交融越来越频繁和深入,饮食习惯也随着南下的马蹄慢慢改变了汉人的餐桌。

古代的本草学家很喜欢研究某种药物/食物的特点和作用,他们很有科学家的特质,尤其对于新传入“中土”民间的东西,像牛奶这类,便成为了他们新的研究对象。

尤其到了宋代,关于牛奶功效的记载已经不少。

比如,北宋的唐慎微写了一本《证类本草》,他说:“牛乳、羊乳实为补润,故北人皆多肥健。”一下子就把喝牛奶、羊奶的好处说明白了,这里的“北人”自然是指生活在宋以北的少数民族。同时期的养生家陈直发现:牛乳最宜老人,能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使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不衰;还有比较强的滋阴润燥的作用,适合作为滋补品。

尽管牛奶不再是高贵皇室和僧侣们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但是北宋时期的普通老百姓也并不容易吃到,而处于“中坚力量”的士大夫还是有不少机会接触到的。他们的生花妙笔就把牛奶写得直驱每一个吃货的内心——比如苏辙的孙子苏籀,就曾作了一首诗,赞美到:“乞浆满瓯牛乳粥,纵酒下箸驼蹄羹。”将牛奶与驼蹄并列言之,可见其珍贵的程度。

除了牛奶之外,用牛奶制作的乳酪、酥酪等也是风靡贵族的一种小吃。

在清代《红楼梦》小说里,已经进宫当了娘娘的贾元春回家省亲时赏赐给贾宝玉一碗“糖蒸酥酪”,宝玉自己舍不得吃要留给袭人,还因此引发了一段小风波。

“鲜新美味属燕都,敢与佳人赛雪肤”的酥酪

民国时期:营养强国&广告商的进击

尽管在饮食和药用上,牛乳逐渐被国人所接受,但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发展史,并没有牛奶被老百姓广泛而大量食用的现象。所以,牛奶是怎么“上位”的呢?

清朝末年以来,新潮、洋气的“西风”从海上刮来,刺激着当时已经麻木而迷醉的中国人的神经。变革慢慢开始了。

尤其是甲午海战之后,清王朝的局势岌岌可危,再也不能自欺欺人地说自己是“天朝上国”了。当西方列强肆意侵占、预谋瓜分中国领土的时候,他们讥讽的一句“东亚病夫”更是刺痛了国人的心。如何强国保种,不仅仅是政府是否有所作为的问题了,而是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

此时,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叫吴宪,被后人誉为我国“营养学之父”。他认为饮食结构的差异、营养的不足是导致当时中国国力不足、人力凋敝的原因。因此,他从饮食营养方面入手,提出了“营养强国”的思想。

他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的膳食,发现:“中国人之膳食以谷类为主,按热量计算,谷类占十分之八;美国人之膳食中仅占十分之三四。中国人膳食中动物所占之成分较少,美国人膳食中则动植物参半。美国人多用牛乳及其制造品,中国人则否。”说白了就是,吃素的打不过吃肉的,所以中国人应该多吃肉,至少也要多喝牛奶一类的东西。

吴宪(1893-1959)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在临床生物化学方面多有贡献。

关键词:牛奶美食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