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清代人的“地图炮”:浙及徽州曰盐豆,江西曰腊鸡

2017-08-23 16:31:01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褚人穫在中国小说史上,绝对不是泛泛之辈,通俗小说史里有他的地位,他的《隋唐演义》是流传最广的隋唐讲史作品;文言小说史里他也享有盛名,其《坚瓠集》是清初重要的文言小说集,却也得以令人一窥当年的各种“地图炮”……

《隋唐演义》的作者

褚人穫(约1635-1719年),字稼轩、学稼,号石农,别号“长洲后进没世农夫”,亦称“鹤市石农”等。褚人穫其人出生在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长洲与吴两县都是明清时期有“人文渊薮”之称的苏州府附郭县,历史上长洲之地也属吴县,在唐时才分置长洲县,一直沿至明清, 1912年后又皆并入吴县,至于今天则并入了苏州市区。因此褚人穫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苏州才子金圣叹实际又是老乡,也基本上算是同时代人(只不过金圣叹因“哭庙案”冤死)。

金圣叹书法

褚人穫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其祖父辈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老秀才,家学渊源相当深厚,“一门之内,少长皆有文端雅之士”。至于褚人穫,父亲为之取名“获”,有树人之意。他从小“博闻强记”、“湛于经术”、“才情博达”,而且性格颇为豪放。乾隆年间《长洲县志》载:《褚人穫》慷慨好施与,尝挟三百金从城南暮归,憩井亭。有夫妇对泣,询为官私责所迫,将鬻妻以偿。人穫倾橐与之,不足,复家取百金以满其数。晚岁检视,明乡里贷券数百纸,尽焚之”。以此观之,褚人穫一出手即“三百金”,数百张贷券一并焚之,倒是颇有战国时期冯驩(又作冯谖,孟尝君门客)之风。

冯驩为孟尝君买义

不过他在当时读书人的正途(科举)上却始终不顺。清初文人,“浙江三毛”之中的毛际可(1633-1708年),就感叹褚人穫“先生负隽才,历落不偶”——毕竟毛际可自己是顺治十五年进士,而只小了二岁的褚人穫却啥也不是。褚人穫本人也在一次次落第后变得意冷心灰,大约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前不久,他修筑了一座草堂,以“四雪”为草堂之名。从此他便过着以“书卷为益友,毛颖为健友,眼镜为朋友,草花为趣友。莫逆于心,无时不接也”的生活,追求“与二三知己,晨集清谈,焚香煮茗,或博或奕”这样清风明月式的闲居之乐。年过半百以后,褚人穫悔恨年轻时把大部份光阴花在科举上,而终至碌碌无为;到临老,才决定转入著书立说,希望通过这条路来为自己立名。

他在晚年开始撰著《隋唐演义》,并以“四雪草堂”的名义出版。当然,隋唐之际的民间传说由来已久,当时也已经出现了好几种作品,因此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可以说是一部“缀集成帙”的作品,有人统计在《隋唐演义》前六十六回中,共有35回袭用《隋史遗文》,占总数的53. 03%;有10回袭用《隋炀帝艳史》,占15. 15%;另有7回,则由二书的相关内容联缀而成,占10.6%,真正属于褚人穫新增的只占了五分之一强。但这本“复制+黏贴”的《隋唐演义》偏偏成为隋唐系列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其书后来居上之后,前代粗劣之作自然被取而代之,即使有传本存世,也极少流传。唯有《隋唐演义》流布至今,一直盛行不衰,而且影响所及,又产生了一批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