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没见过耶路撒冷,终其一生也看不到合意的城市

2018-01-31 23:40:07    凤凰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没见过耶路撒冷之辉煌的人

终其一生也见不到一个合意的城市

没见过圣殿全貌的人

终其一生也看不到一座辉煌的建筑”

——《塔木德》

诚如诗歌所言,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样充满争议,又像耶路撒冷一样充满魅力。“耶路撒冷”本意为和平,但这座和平之都时常处于战乱、炮火、动荡之中,然而正是因为饱受争议,缔造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魅力。数千年硝烟散去,那些耸立的建筑群定格了如今耶路撒冷的面貌。

历史在无数细节中暗自运行,是谁缔造了耶路撒冷?是建筑师,也是每一位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人民。

以下内容来自《直到他们建起了耶路撒冷》,建筑师们用建筑记载这座城市的故事,众生也在用生命记录着“耶路撒冷”的渴望。现在的耶路撒冷局势,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共同的渴望始终不变。

耶路撒冷的建筑工人

说起圣城耶路撒冷,就不能不提它那些伟大的建筑。她的建筑,曾汇集了古巴比伦、古罗马时代、阿拉伯帝国、十字军时代、奥斯曼土耳其时代和近代大英帝国、欧洲现代建筑的精华。

走在雅法城门外的雅法大街上,四处仰望再低头凝视,到处都是一层掩埋着一层的建筑的过往。借用犹太诗人约瑟夫·罗特的话:到处都是“我看到的和我看不到的”耶路撒冷。一百年前,一座奥斯曼帝国时代的钟楼轰然倒塌后,原址上立刻会升起一座灯塔似的英国钟楼。

雅法门的奥斯曼钟楼

既然有建筑,就会有它们的制造者——建筑师。20世纪20年代初,就在残酷的“一战”硝烟散去后不久,英国人艾伦比将军正式从奥斯曼人的手里接过了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然而,摆在英国人面前的,不是那个充斥着几大宗教和民族文化精华的“和平之城”,而是一片混乱与满目疮痍,贫民窟和丑陋的临时建筑随处可见。由于这块古老神圣的土地经历了太多的纷争与易主,百年前的耶路撒冷简直可以用“建筑大杂烩”来形容。

巴勒斯坦总督斯托斯决定,要在这里干出一番成绩,恢复圣城往日的荣光和建筑格调。他下令,城里所有的建筑都必须使用耶路撒冷当地的白色石材,要有统一的建造规范。并且,他欢迎欧洲各界和本地的建筑师来这里大展拳脚,这里有供他们施展的舞台。

欧洲和巴勒斯坦本地的建筑师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十几年里,纷纷来到耶路撒冷,怀着不同的目的,加入了耶路撒冷新城的建造。他们之中,既有犹太企业家雇用的顶尖德国建筑师,有英国巴勒斯坦工程局的官方建筑师,也有其他国家的逃亡匠人和本地的阿拉伯建筑师。

独眼的天才、归乡的犹太之子

埃里希·门德尔松是当时来到耶路撒冷最大牌的欧洲建筑师之一,他不仅在德国,在整个欧洲都是超一流的设计师,23岁便在建筑界一鸣惊人,堪称建筑界的尼采,他设计了柏林的宇宙影城、肖肯百货商场、爱因斯坦天文台等极富动感的新潮建筑。

爱因斯坦天文台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耶路撒冷建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