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湖北为什么重要,这座城曾是一半答案 | “咽喉”之地

2018-02-05 09:18:37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丨襄阳不远处的,另一座江湖城丨

- 风物君语 -

这座城的街道上

流淌过王城的血脉

市井的喧闹声,也印在街道的缝隙里

荆州,襄阳的不远处

因为长江、汉江两条大河在此交汇

这给荆州打上了“咽喉”的标签



荆州做过楚、梁、后梁、南平四朝古都。

金庸在《连城诀》中让梁元帝在荆州埋了宝藏,整本书三分二的场景在荆州,各路人马为夺得宝藏,汇聚江陵城一战江湖。

上一次我们讲了襄阳,这一次是荆州。

▲想象的江湖世界里,侠客们都向往的地方,现实中也是咽喉要塞。

1


作为咽喉的荆州,长什么样子?

如果你亲临过江汉平原,在高处见识过那绵延几百里一马平川的湖水水面一样的平的原野,一定理解不了,荆州何以作为咽峡之地?

没有关隘,无险可据,像一幢四面无墙的凉亭,风从哪一个方向过来都可以往里吹,兵从哪个方向来都可以往里打,无处可挡。

看细节,荆州的地貌确实如此,但荆州的中心江陵城,却是三面环水,且防御工事坚固的城池。

荆州南临长江,北有汉水,长江与汉江,是荆州的通道,长江横贯东西 ,连接吴地与蜀地 ,流经荆州沿江而下进入华南和江苏 ,就很便捷;汉水由江夏北上以至西北 ,皆可借此水道进入汉中、关中,再从水路或陆路北上入南阳、洛阳,这可是宋及宋以前沟通中原的主要通道。

长江与汉江,也是屏障。

特别是三面环水的江陵城,就更有“据地势而守”的地理优势。

荆州往西,背靠的是三峡峡口,如果把西蜀平原比作一个被扎紧口的大口袋,荆州就在口袋系口外边的位置,守住荆州,也就是守住了西蜀这个大粮仓。

这正是《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先立足荆州的地理基础。

2


为什么三国时,荆州丢不得?

公元207年,46岁的刘备三顾茅庐后见到了27岁身高一米八二的山东青年诸葛亮,彼时刘备在族亲刘表门下当一个县令,蜀国还连个雏形都没有,诸葛亮硬生生帮刘备画出一个饼,并献上《隆中对》告诉他,要想复兴汉室,一统天下,必须重视荆州。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有七十二回直接或间接说荆州。

这是刘备的志向。

两人一拍即合,同时也将荆州推上了这座城在历史上最狂澜的一个时期,接下来的借荆州、还荆州、守荆州、失荆州、夺荆州。在这些争夺的回合中,刘备、关羽、张飞皆直接或间接因荆州而死。

从地理分布上来讲,荆州在三国鼎立之势中势必要被架在火上,成为三国必争之地:对于蜀汉,荆州是基础、是出口,无论南下夺东吴还是北上抗曹魏,都需以荆州为据点。

▲荆州古城东南角上的关公像。

东吴擅水战,荆州于东吴而言是长江上游的屏障,是对长江下游的防守,孙权若得取荆州,就是避开了淮河的阻拦,可直接北上进攻曹魏控制的长安、洛阳等地。

鲁肃在劝孙权时也说:为将军计,应该是立足江东,然后进伐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如果得到了整个江南再加荆州,就可以建国称帝图天下,成就汉高祖刘邦的事业了。

对于曹魏来讲,荆州是许昌屏障,所以关羽一打襄阳,曹丕就吓得要迁都了。

所以关羽失荆州必然是大错,完全破坏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布局,即使西蜀倚仗天府之国这个大粮仓和大兵库,即使拥有益州,蜀国出山也仍呈跛足之态,诸葛亮六出祁山,仍无功而返。

3


这“咽喉”的起起落落

荆州成为必争之地,除了因地理位置上处于北上、南下、东突、西进的交汇点,必然会作为一个主战场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人口与财富。

▲湖北一直有“千湖之省”的称号,古称云梦大泽,境内水网交错,大片湿地与滩涂,除长江外,还有汉江、荆河、襄水等主干流。这里的潮湿而温暖的气候也滋润了这片土地。

位于长江中游与汉水水网之中的荆州,主要为平原、浅丘陵地带,土质肥沃,水源丰沛,利农利渔。古谚云:“两湖熟 ,天下足。”,若无水患,国泰民安两三年,荆州就能积累起相当惊人的人口和财富。

所以楚文王迁郢都至江陵城后,江陵迅速成长为军事和商业繁华重镇,并在之后一千多年中保持着荆楚大地政治经济中心的位置。

但这种状况在元朝以后发生改变,在宋及以前,中国的政权和经济重心主要还是在黄河-渭河一带,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向周边发散,这时从中心到荆楚是走南阳-襄樊-荆州一线,荆州自然因为距离天朝的权力中心更近、路途通坦而得利。

▲荆州城里如今留下的是复建的古城墙。

元以后的历代,政权只定都于北京与南京,衣冠南渡更使江南彻底成为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北方则以北京为中心形成圈层。元朝重新分定全国的行省,与荆州相距百里的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交通大势也是拉通南北的大干线形式,交通上更倚重武汉、郑州这些省会城市。

从交通和经济上,武汉的位置逐渐超越荆州和襄阳,荆州都开始偏离中心化,这也是荆州地位殒落的开始。

4


每个荆州人都有一颗大米脑袋

▲今天的荆州大堤上偶有垂钓的市民。

历史冲淡了荆州的地位,但长江与汉江在这里冲积出的沃土,把江汉平原滋养成了“鱼米之乡”,大米、大米制品及河湖水产成了这里常见的物产。

荆州的米制食物的种类数量,可以PK北方一切面制食物的种类数量,米粉PK面条,米糕PK馒头,米丸、米酒、糯米包油条……甚至还有一种以米做皮的米饺,更甚至还有一种叫“团子”米制的食物可以与北方的包子一战。

▲将大米浸泡后沥干磨碎,但也不是太碎,隔水蒸熟后,像揉面那样揉成团。图 / 来自网络

▲后续就和包饺子是同样步骤了,但米饺比北方饺子要大,而且米饺的馅料也是大米米粉炒制,再加入肉丁、香葱等。再整只油炸。就成了这里人爱吃的米饺。图 / 来自网络

从江汉平原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类用于蒸制食物的甑,算下来是4600多年前的瓦器,而舜帝时代距今4260年左右,所以舜妃女英做道蒸菜也不为难。


荆州有习俗,凡来客,以上不上“甑”来代表待客是否隆重。今天的“甑子”是一种中间有蒸格但无底的木桶,所谓上“甑”,就是用甑子做“三蒸”蒸菜:蒸鱼、蒸肉,蒸菜。

蒸菜是真的蒸叶类蔬菜,筒蒿、大白菜、下锅耙,菜本性味甘,切碎拌蒸肉米粉蒸成菜泥软烂可口,老辈人很讲究,在他们看来,现在流行的粉蒸红薯、粉蒸南瓜、粉蒸芋头、土豆之类,平常调换口味可以,上不得正席。

▲荆州现在最声名在外的食物,据说是鱼糕。图 / 来自网络

其来历甚至可以上溯至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据说娥皇女英路过荆州时,娥皇欲吃鱼而厌其刺,于是女英取鱼脯去其刺,刮鱼肉成泥、漂洗、蒸制成糕给娥皇吃,故这道“吃鱼不见鱼”的鱼菜,又名“湘妃糕”。

从荆州走出来并让外人颇为“脑洞大开”的食物,印象较深的还有藕带,是莲的幼嫩根状茎。吃藕带的最佳时节为每年5至7月,之后,藕带就膨大长成莲藕了。

印象中另一种独属于江汉平原的食物,是各种鮓,也或叫“榨”,榨胡椒、榨鱼、榨肉,等等。

榨胡椒是米制品,有些类同于贵州的糍粑辣椒,用两湖一带特有的剁辣椒拌碎米粉腌制,拌以肉块一同腌制,就是“榨肉”,拌以鱼一起腌制,就是“榨鱼”,什么都不拌,就是“榨胡椒”了——胡椒是两湖一带对辣椒的称呼,至于真正的胡椒,似乎在两广一带并不流行。

作为荆州人,说起童年记忆,除了榨胡椒这道菜相当佐饭以外,印象较深的就是花彭戏和皮影戏了。


荆州的花鼓戏颇有来头,是湖北三大剧种(楚剧、汉剧、花鼓戏)之一,据说这个戏种就发源于荆州的东荆河一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后幅射到周边的天门、潜江等地。

花鼓戏相对皮影戏好像更隆重,需要正式的舞台和布景,印象中多次演出关于过赶考公子路遇富家小姐那一类的故事,《站花墙》《红娘》等,我们也是在这些莫名懵懂中被开启了才子佳人的情感教育。

▲皮影戏非荆州独有,甚至汉中、陇南一带更为杰出。

虽非荆州独有,但每年秋收过后农闲,天还没冷起来时,各个村子会轮流请皮影戏班子来村中搭台唱戏,借助三侠五义、薛仁贵东征、以及在荆州相当有民间基础的桃园三结义这一类故事,我们在皮影戏中完成了民间故事和侠义精神的教育。

文丨陈度

编辑丨逸骁

图编丨鲸鱼

未标注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关键词:荆州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