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埃利·维塞尔:在人性的暗夜中寻找光亮

2016-09-26 09:09:04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维塞尔那满是创伤的脸、充满哀愁的眼睛,几乎成了大屠杀“见证者”遭受非人磨难的自然写照。他的离世,或许标志着大屠杀记忆进入了一个不再有大屠杀“幸存者”的“后幸存者”时代。

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共同记忆,以“忆恶颂善”的方式塑造着西方社会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体认,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集体记忆和社会文化中占据了一个非常显要的地位。作为西方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暗黑的噩梦,纳粹大屠杀至今仍深深震撼和困扰着人类的良知。那些亲历大屠杀、向世界忆述大屠杀的“见证者”,也由此经常被视为人类良知的代言人,被视为承载了守护人类良知的使命。以犹太幸存者为主的“见证者”群体也由此在西方社会政治中赢得了强大的道义话语权。埃利·维塞尔(ElieWiesel)正是大屠杀“见证者”群体的代表,也是塑造西方(尤其美国)大屠杀记忆文化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那满是创伤的脸、充满哀愁的眼睛,几乎成了大屠杀“见证者”遭受非人磨难的自然写照。这位大屠杀亲历者通过写作“把个人的关注化为对一切暴力、仇恨和压迫的普遍谴责”而荣获198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2016年7月2日,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享年87岁。他的离世,或许标志着大屠杀记忆进入了一个不再有大屠杀“幸存者”的“后幸存者”时代。

文/汪舒明(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记忆大屠杀:从安妮·弗兰克到埃利·维塞尔

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大屠杀记忆在西方(包括以色列)仍然处于一种被压抑、受回避的状态。幸存者在集中营所亲历的令人毛骨悚然,与美国社会主导性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以色列崇尚英雄主义的锡安主义意识形态异趣,也与冷战时期西方社会试图重振西德以对抗苏联的战略相悖。即使幸存者的家人也往往对之充耳不闻、闻而不信、信而不解,甚至往往将幸存者们追忆那段不堪往事的强烈愿望视为对平静生活“喋喋不休”的严重滋扰。绝大多数幸存者只能对这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保持沉默,承受记忆的重负。在那个时代,唯有像《安妮日记》那样对人性良善充满乐观基调,或者像《出埃及记》那样以英雄主义为主调的作品,才易受到广泛接纳,而阴森可怖的大屠杀见证文学则难以流传。

1234...全文 6 下一页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年轻人还在丧 中老年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乐子

23-12-19 11:20:47《咕噜咕噜下春山》,生活之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