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炊烟会再起,再无庄奴词(1)

2016-10-12 02:20:40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庄奴一生创作出的词作有3000多首,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歌传唱。图/视觉中国

昨日凌晨6时11分,华语乐坛著名词作家庄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5岁。新京报记者昨日致电医院方,医护室负责人称,庄老于半个月前住入该院,10日凌晨于重症监护室去世,具体病因暂时未能公开。据院方透露,庄奴之子黄浩然将于10月15日为父举行告别会,出殡时间也定于当日。庄奴与乔羽、黄霑并称华语“词坛三杰”,他曾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最以音乐词作彰显盛名。庄奴一生创作出的词作品超过3000首,其中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等歌曲广受大众传唱。

学生时代

为了一袋面,考入新闻学院

庄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于北京地区。庄奴小学就读于涿县县立小学,后来迁居北京(当时名为北平)灯市口一带,中学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这所中学在当时是一所名气很高的学校,也是社会中公认的“贵族”学校。中学时的庄奴,就已经开始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中学毕业后,庄奴考取了北平的中华新闻学院,“考新闻学院是因为每人可以发一袋面,然后可以用这袋面养家糊口。因为那阵北平都是日本人占据,家父是冯玉祥的部下,姐妹都要上学,一直很苦。考大学时北大什么的都考取过,最后我选择了新闻学院。”

投身抗战

改名“黄河”,感怀“庄奴”

当时正值国难当头,热血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庄奴也一样,他瞒着父母,与同学们一起报考了飞行学校,决定投身抗战。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庄奴曾说,他与母亲最后一别,双方都没有说什么,“我悄悄地离开家,偷偷到后方参加抗日,跟父亲母亲一告别的话,那他们就不让我去了。”

在抗战期间南渡黄河时,庄奴被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所震撼,又感念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毅然将名字改成“黄河”,后来其子也随此姓,起名为黄浩然。某日,他又感怀于宋朝诗人晁补之《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有“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从此便以“庄奴”作为笔名。他曾说:“庄奴用锄头耕种,我用笔写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台湾时光

偶然入行,终身写作

1949年,庄奴跟随部队去了台湾,这与故乡一别就是几十年。他曾说,人生如梦,抗日救国梦没能实现,却与亲人海峡相隔。不过也许正因为太多情愫需要表达,才为他日后能够写出颇具感染力的词作奠定了基础。到台湾后,庄奴曾先后在报社做过记者和编辑、还参演过话剧。《绿岛小夜曲》的曲作者周蓝萍非常欣赏庄奴的才气,并鼓励他从事歌词创作,从此庄奴笔耕不辍五十余载。“我天生就是个写歌的,偶然入行,终身如此”,后来他自己也这样评价。

两次婚姻

为妻子变卖房产、创作歌曲

庄奴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夫人名叫陈孟华,曾做过播音员。结婚几年后,妻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为了给妻子治病,庄奴卖掉房子倾尽了所有。妻子的病逝一度对庄奴打击很大,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后来在朋友的开导下,庄奴慢慢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庄奴第二任夫人名叫邹麟,重庆人,小他23岁,俩人经人介绍初识于1990年,1992年结婚。婚后两年,庄奴便中风,右腿、右手几乎不能行动,邹麟悉心照顾,不离不弃。为表达爱意,庄老特别创作了《手杖》献给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