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思想 > 正文

重提“传宗接代”能救人口危机?(1)

2016-03-17 09:47:47  腾讯文化    参与评论()人

作者 仲岸

本次两会,清华大学王明教授和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联名提交了“关于复兴以传宗接代为核心的中华生育文化的建议案”。他们在提案中呼吁,弘扬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扭转长期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对生育文化的破坏。

去年10月开始“全面开放二孩”,我国的人口政策也进入了调整期。现在重提传宗接代,可以拯救人口危机吗?

一、支撑这一观念生长的土壤非常薄弱,年轻人生育不为“传宗接代”

“传宗接代”的思想诞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其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延续家族血脉,代代相传。古代父权社会中,男性垄断了传宗接代权。《庄子·天地》篇中,记有华之封人与尧的对话,他祝愿尧“多福、多寿、多男子”,早期农业社会,多子多孙、传宗接代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毕竟,男人有更大的力气,更适合在当时努力种地搞生产。“力田”者为“男”。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牛耕》砖画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牛耕》砖画

生产力对男人有特殊需求,社会文化会向男性倾斜,以男性为核心的姓氏传承和宗族体系逐渐形成。作为家族血脉传承标记,“姓”随父。大家族用族谱记载祖宗血脉传承。

“传宗接代”伴随着农业生产对男性人口的极度需求而诞生,可是在现代农业社会,“刚需”似乎到此为止。女人和男人一样能操作各种机械。科学技术不会因为推动者的性别而发生什么改变。

另一方面,城市化让传统宗族观念的束缚力不断减弱,千百万农村青壮人口进入城市。农村宗族传统与思想难以为继。那些宗族,或许只能起到维系老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了。至于宗族中的“传宗接代”思想,也随着城市化加快而逐渐消弭。

此外,国家“放开二孩”后,80后90后的生育观日趋多元。可以只生一个,也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生两个,还可以“一个都不生”。

这种“多元”不仅体现在要生几个孩子上面,还体现在对孩子性别的期待上。去年有媒体发起了一次网络调查,1.6万名参与者中有62.7%的人认为生女孩的家庭幸福感更高,因为生女孩至少没有必须给她买房的义务。也就是说,生育要考虑家庭的经济账本,而不再是抱着一定要男孩来传宗接代的旧思维。

二、“传宗接代”的功利作用减弱,指望靠此观念刺激生育不靠谱

“中华生育文化”所指范围很广,古人强调“生育文化”是看中其对国家、民族、家庭的意义。《礼记·昏义》中说,婚姻的目的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所谓“有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与“孝”挂钩。可尽孝为什么必须要生男孩?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对于家族来说,传宗接代又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古人认为,女儿长大出嫁随了夫家,如泼出去的水,只有儿子才能待在身边,赡养自己。“养儿防老”。

对于国家来说,人多力量大,商鞅说“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中华生育文化中将传宗接代与尽孝、强国捆绑在一起,通过提高人们生育动机来保证民族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