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思想 > 正文

批判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1)

2016-05-04 09:09:12  腾讯文化    参与评论()人

作者:陈阿娇

前段时间,有网友撰写了一篇文章,指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这篇文章广泛传播,作者称人教版语文教材“疯狂出现大量外国人好人好事,中国人在书中形象,贪睡不守时、自私小气等”。对此,4月29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声明反驳,指责小学语文教材“西化”的言论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认为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一个伪命题。认为课文中做好事的都是外国人就是歪曲中国人形象,这种说法不仅是捕风捉影,还是文化不自信和盲目排外的表现。

一、课文里的外国小孩做好人好事,不等于丑化中国人

在指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帖子中,最直接的论据就是来自具体的课文。该帖子的作者认为,“二年级下课本里开始疯狂出现大量外国人好人好事的文章。”中国人即使出现了正面形象,也大多数“不足够好”:“(中国的好人好事需要)在一年级上册里的古人司马光和曹冲里去寻找。而且还只是智慧,没看到有效合作。”

小学课本里的“曹冲称象”插图

小学课本里的“曹冲称象”插图

看到了这样的言论,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语文作为通识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课,主要的职责一是通过语言文字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二是起到塑造孩子们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无论好人好事是外国人做的,还是中国人做的,终究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学好”,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如果附会成教科书里的中国人都“丑陋”、“自私”、“小气”,那么真的是想多了。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随后的官方声明中指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题材选文的详细占比情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有12册,选文520余篇,涉及外国内容的有80余篇,约占15%,强调教材所选取的外国题材选文主要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等为主题的文章,如列宁、高尔基、白求恩,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世界名著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等。即使是如质疑教材者所宣称的,那些将好人好事安插在外国人头上的内容,体现的也都是诚信、友爱、勤奋等人类共同的美好品质,并不是东西方差别悬殊的价值观念,因此所谓“教材西化”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本第6册

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本第6册

此外,语文教材中也保留了很多中国人的好人好事,说课文矮化中国人无疑是断章取义,例如已经存在了超过20年的课文《赵州桥》表现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中国人的好学上进,《我不能失信》也鼓励孩子们继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文成公主进藏》、《曹冲称象》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典故为内容的课文,也作为经典,至少从90年代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因此,从500多篇课文中,选取极少涉及外国人物做了好人好事的篇章,就认为教材中矮化中国人形象,是不符合教材实际情况的。

二、教育需要有开放的心态,盲目排外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