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让二十四节气重新唤起对时序的敬仰

2017-07-13 09:45:52    中国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汉代开始,经过精英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双重建构,已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时序体系,不但是科学的时间节点,更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时间指针,在自然的发展规律和人的生命节律之间,取得了一种交织的平衡,因此,又被称为“抽象化的简明物候历”。它包含简短的48个字,与其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主动创造,毋宁说是大自然自我循环的内在选择,体现出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所追求的天、地、人和谐发展的理念。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二十四节气重新回到现代人的文化视野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德明说:“同许多处于濒危状态的非遗项目不同,二十四节气至今鲜活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此,二十四节气不再作为指导人们耕作的时间指南,而是在现代社会中能够以更多样化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黄帝内经·灵枢》中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种顺应四时、阴阳结合的中医养生体现了二十四节气的深层内涵。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使二十四节气更便捷地与农事生产发生关系,还发明了一套自己的使用体系——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基于二十四节气时间体系的再创造,不仅将它与农事活动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使二十四节气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得以向全国其他地区扩展。“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些朗朗上口又饱含劳动人民智慧的谚语,经历上千年的历史打磨,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和信仰,围绕这些谚语而形成的或浪漫、或庄严的节气仪式也是我们今天追溯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时间的信仰,由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到现在的数字万年历,对大自然的态度则是由古代的祈求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到现在的牺牲自然而谋求经济利益。以节气为时间节点的仪式感已经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数字化逐渐取代了。人们看似漠视了二十四节气时序体系,其实慢慢消失的是对自然的认知和对时间的信仰。此次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时和岁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二十四节气主题艺术展”的参展作品中有表现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作品《冬至》,有以水墨流动的姿态表现节气变化的装置作品《衍》,也有以古代耕地的主要器具石碾子结合二十四节气的篆刻作品《印记》……不同的艺术语言,赋予二十四节气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既是回溯又是再创造的节气理念,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精神文化内涵,拓展了传统时序体系的外延。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保护和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中国传统的时间制度和节气观念携带中国独有的时空观、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回归,帮助我们唤起了对许多其他文化遗产的追寻。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它们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却以不同的形式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这种精神生活,恰是我们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展览、交流,更好地阐释了其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同时探索运用新的参与形式,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智慧,让代表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时序体系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意义和生命。因此,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但是力求以多种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阐释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也是试图探寻传统文化认知与现代艺术表达之间的一种平衡。以二十四节气内涵为策展理念的艺术展览,是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拓展了其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样态。而它在当下最深刻的意义,是节气在“人格”和“文明”间发生作用。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