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河北南宫一农民复活传统技艺 高粱杆编就梦想

2017-07-21 10:13:33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邢台7月20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张子乾)“左手握高粱秆右手握刀,刀下口要小,要薄,要慢,姿势和手势很重要。刀刃对着画线标慢慢下按,左手来回晃动刀刃就进去了,然后轻轻向外一撬,就能开出一个浅槽。”河北南宫农民王学信边做着示范边解说着。随着刀起刀落,碎屑不停洒落,不到半小时,100多根用高粱杆雕刻的梁柱就裁好了。

高粱杆在农村并不罕见,但是用高粱杆做出的工艺品则不多,河北省南宫市大寺王村54岁农民王学信却对高粱杆情有独钟,他利用农闲时间,自己琢磨出各式各样的高粱杆造型,制作的每个造型没有任何的粘接,不但造型精美而且牢固结实。

高粱杆制作的模型,虽然没有胶水和钉但是衔接得很结实。张子乾 摄

“用高粱秆扎的灯笼很结实,因为这些零件已经紧密咬合在一起了。”说着,王学信走到刚编好的一个大灯笼前,一只脚迈上去,另一只脚也离了地,灯笼连颤都没有颤一下。

“我做的这些灯笼,不用胶水,不用钉,完全是利用卡槽互相连接的,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而且高粱杆不上色,所有的颜色都是自然形成的。”王学信说,其实我利用的理论就正是中国建筑的精粹——榫铆结构。

王学信当着记者面拿出一把黄色、紫色、红色的高粱杆。用小刀切出一个个凹槽,把五颜六色的高粱杆按照一定的规律拼接到一块,搭配出了各种造型。小小的高粱杆经过衔接后异常牢固,根本无法拆分。

该村90多岁老人王学武说,“自民国时期,我们村就是远近闻名的花灯村,村子里的高粱秆编织自明清时代就有了。这高粱秆制作完全凭一把刻刀,经过裁剪刻划,将秆与秆连接,既坚固又结实,这种技术就是自古流传的榫卯制作工艺,只有心灵手巧的人经过千百次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否则差之毫厘,都会导致制作失败。”

关键词:高粱杆雕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