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今天你对中医爱答不理,明天中医让你高攀不起

2017-08-31 08:54:43    拾文化  参与评论()人

我们不重视的中医

外国人却当做宝贝

世界人口的80%,用中医治病

你还活在蓬头垢面奔向机场的大妈背着的中草药,却被外国警察当成了毒药的年代吗?中国传统医学的惶恐年代其实早已经过去了,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说出来会让你不可思议。

还记得奥运会上拔火罐的菲尔普斯吗,当时就成了头条新闻,中国的传统中医疗法一时风靡于运动圈。



几天前还看到上海一家宠物医院专门开设中医疗法针灸艾熏,四年多治疗了2000只猫猫狗狗。这大大降低了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减轻了慢性病给老龄宠物带来的痛苦。

从治人到治动物,从不被认可到现在国际大范围的推广。



▲被针灸治疗的宠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单是欧洲中医师、针灸师就有12万之多,针灸、植物药的运用及中医医师执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了合法地位。

全世界70多个国家制订了草药法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各种类型的传统医药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国外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有几十万人,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一50万人。



英国、加拿大目前分别约有3000家中医和针灸诊所,澳大利亚现有4000多家。在欧洲,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大约每15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

在美国的洛杉矶目前正式注册的中医诊所已有1860家,可见国外的中医普及程度。说起中医,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外国接受,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流言蜚语才能有今天的位置。



中医的出国之旅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在20世纪之前,中医药在欧洲传播,传教士是最为主要的中介群体,主要以书刊为主。

此后法国、德国、波兰等来华传教士纷纷出版了介绍中医的著述,如波兰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卜弥格在1643年来到中国,在华期间,他选择了部分中医理论、脉学与药物学知识编撰成书,并在欧洲陆续出版。

1656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用当时欧洲医学通用的拉丁语出版,引起各国重视,这是欧洲介绍中国本草最早的图书文献。



针灸——麻醉分娩纪录片,把它推向世界

1945年,意大利第一个针灸研究所,在都灵的玛丽亚维多利亚医院开设了第一个针灸临床治疗业务,自此针灸开始进入意大利医疗系统。

从利玛窦的1615年开始介绍中医到1 945年针灸进入意大利临床应用,这个过程用了330年。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访问期间尼克松一行被安排参观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参观针刺麻醉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技术。



他们目睹了中医针灸的神奇,记者的报道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广泛兴趣,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要求拍一部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

并派出当时欧洲著名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一行四人,于1972年5月13日来到中国。



▲安东尼奥尼

历时22天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50分钟的纪录片《中国》,而影片中最为人关注的就是摄像机记录下了妇产科医院的一幕,年轻的妇科医生为一名35岁临产孕妇运用针刺麻醉进行剖腹产的全过程。

针刺时的进针穴位,女医生的手指动作,被针刺的妇女在手术前后的所有身体细节,直至手术完毕,一个带血的婴儿从母体中诞出。





▲纪录片《中国》剧照

这个纪录片的产生是中国把针灸麻醉推向世界的途径之一,是中国官方借助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满足西方观众的眼睛和心理,从而提供一场“世界影响”的有关针刺麻醉的表演。

在《中外医学交流史》一书有介绍说,当时意大利都灵大学有一位教授,名叫罗西亚,1968年就开始研究针灸术,1971年把针灸应用于口腔科临床。

中国针灸麻醉获得成功的消息传到欧洲以后,他专程到中国学习针灸麻醉术,回国后继续进行临床实践,终于获得成功。



据1973年初统计,他已完成200多例拔牙手术和50多例其他手术,他当时针灸麻醉所用的钢针就是上海生产的不锈钢针。

虽然电影的介入完全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意外收获,但它为21世纪中医药在世界的推广战略以深刻的启发。



刮痧——曾被当做虐待儿童的困境

刮痧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就提到,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

2001年由郑晓龙指导拍摄,蒋雯丽、梁家辉、朱迅主演的《刮痧》,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男主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男主梦中惊醒。



五岁的儿子闹肚子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孙子治病,而这却成了儿子丹尼斯的一次意外事故,也成为了父亲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男主百口莫辩,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 一家人频临崩溃的边缘。



▲《刮痧》剧照

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点也不戏剧性,而是真实地把那个年代中医治疗对于移民国外的华人来说的重要性和不被理解诠释了出来。

恐怕现在那些在美国华人中医馆做刮痧的人,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正在被虐待了,中医当初被拒绝的有多激烈,现在就被接受的多彻底。



▲《刮痧》剧照

推拿——让盲人有尊严的活着

古代称推拿为按摩、按乔,在还没有中药汤剂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法给人治病,推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隋唐时期,甚至出现了按摩博士、按摩师等职位。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盲人按摩院很多,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推拿技术不仅要了解西医医学中人体骨骼、血脉、肌肉的解剖,还要掌握中医经络学说,牢记各个穴位的位置。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推拿治病的根本原则。



▲《幸福时光》中董洁饰演的盲人推拿师

2014年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由娄烨指导,郭晓冬、梅婷等主演的电影《推拿》上映。该片聚焦了中国盲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故事的地点也是中国盲人群体最为熟悉的地方——推拿诊所。

“推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盲人群体的困境,让他们更加有尊严的活着,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成果。

此片最终获得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且在该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和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剧情片。



再不看中医,以后就没得看了

目前国外已有多所正规大学设有中医系或中医专业,例如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针灸学院、新南威尔斯州理疗学院等大学,泰国的华侨崇圣大学,以及英国的伦敦中医大学,奥地利李时珍中医大学。

美国有80多所中医学院,每年有2000多毕业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太平洋中医学院、美洲中医学院等,欧盟有20多所西医大学设立了中医课程,中医教学机构有300多所。



在以前人们稍有点感冒就马不停蹄的跑去诊所吃西药、打针、挂点滴,而不愿意喝一碗中药,更别提拔火罐、针灸、推拿等这些中医疗法都是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治疗才能起到效果。

在这个快餐化的社会人们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快马加鞭的生活,除非真的遇到了疑难杂症西医治不好的才来寻找中医的治疗。



据一份报告显示,澳洲政府对针灸在澳洲的发展情况作了统计,结果显示,在澳大利亚,如果你去看病,有百分之七十的医生,在给你治疗以后,会向你推荐,以后可以去做针灸调理。



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我们试想一下,在我们的国家,你去看西医的时候,有多少西医会推荐你再去看看中医调理一下?在澳大利亚,这个比例是百分之七十。

讲真,再不抓紧看中医,好的中医就要流失国外了。

- END -

关键词:中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