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女子承包30亩地专门种葫芦 做成乐器和艺术品

2017-11-20 09:54:41  来源:大河报    参与评论()人

弯曲的藤蔓上长满了一个个黄绿色的葫芦

记者许俊文摄影段伟朵文

《核舟记》载:“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40岁的民间艺人侯娜也是这样一位现代版的“奇巧人”,她不雕“核舟”,而刻葫芦,每一枚大大小小的葫芦,到了她的掌心,就有了温度和生命。近日,记者用镜头记录一枚枚葫芦从植物到艺术品诞生的全过程。

黄河滩边,侯娜承包了30亩地,专门种植葫芦。一年辛苦,她可以收获十几万只形态各异的葫芦。最大的能有1米多高,最小的比小拇指还袖珍些。侯娜看到这些葫芦第一眼,就知道它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命。

那些大小适中的葫芦,侯娜让它们变身为一种乐器。经过手工雕琢,葫芦身子下长了3条竹管做成的腿,葫芦头上装上了“小帽子”(注:吹嘴),从“小帽子”中吹气,手指按压3条腿上的空洞,葫芦就发出婉转悦耳的声音,变成了备受小朋友们喜欢的乐器——葫芦丝。侯娜做的葫芦丝发音清脆、音准好,还能“私人定制”,刻上孩子的名字。小朋友们都纷纷拜侯娜为师,不光要买葫芦丝,更要跟着学,吹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那些身形完美的葫芦,侯娜让它们变身为艺术品。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葫芦,才能登上侯娜的工作台。一台烙画机,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笔尖接触葫芦的身体,就刻画出深深浅浅不同的色彩。侯娜准确地控制温度,下笔娴熟,大约30分钟,记者现场出题的一幅葫芦画就诞生了。两条小船飘荡在葫芦上,颇有意境。

更小的一枚葫芦上,侯娜雕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猪,猪身上的毛发丝丝可见,需要拿放大镜才可以看清楚。问及如何做到,侯娜笑言:“无他,但手熟尔。”

侯娜的手艺,源自父亲。她坚守葫芦工艺,在葫芦上作画、将葫芦做成乐器、扳指、蝈蝈笼,其实,她坚守的也是一种传统艺术,一种工匠精神。

葫芦的第一次生命是大自然赋予的……

关键词:葫芦葫芦丝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