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历经风吹雨打,它仍旧在那里熠熠生辉

2017-12-20 09:08:48    GUYU谷雨  参与评论()人


楹联匾额丨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特色。

匚 中式建筑的“点睛之笔”

提起楹联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几千年来,匾额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风景如画的杭城,匾额与中式建筑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为山水增色的楹联匾额大多出自一位70岁高龄的杭州老人,孙鸿权之手。

提及匾额的历史,孙鸿权老师告诉我们,明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楹联匾额的记载,到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主要由皇亲国戚进行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被平民百姓所接受。匾额在以前犹如房子画龙点睛之处,一般都会请名人来写。如果房子四面有门,那么,一般正门之上必须放上一块匾。

匚一门手艺,养活了八个子女

孙鸿权老师师承父亲,父亲从8岁就在杭州的善值堂当学徒,1929年,第一届西博会的所有牌匾都出自父亲一人之手,他曾靠着制作匾额的技艺养活了全家老小。磨光、描字、刻字、堆沙,一块牌匾需要经历几十道工序,制作过程极其复杂。孙老师从小耳濡目染,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整个牌匾的工艺。

“书法家的题字,我们要按照比例缩放,还要表现出他的运笔、笔锋、笔势,不懂书法怎么行?我5岁开始学写毛笔字,给我之后的学做匾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父亲的影响下,制作匾额的传统工艺就像印刷一样印在孙鸿权的脑海中。之前,他在为友人制作牌匾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古老的堆沙工艺,让看到的人都为之惊艳。所谓堆沙,就是匾额上的字不用漆描,而是阴刻之后,用大漆和着金刚砂一层层填满。“这样做出来的牌匾历久弥新,在阳光下还会闪闪发光。”

现在杭州会做堆沙工艺只有孙鸿权老师一个人,然而,在他的堆沙工艺出来之后,许多人开始纷纷效仿。面对这样的情况,孙老师一笑置之, “有人说他们在偷你的东西了,我说这不叫偷啊,我说这个叫学啊。我也是前人的东西学过来的,这学有什么不可?这是工匠呀,手艺是大家学来的。”

匚手艺和牌匾一起熠熠生辉

跟大多数的手艺一样,匾额也曾面临过许多困境,时至今日,完全依靠匾额的制作还是无法解决手艺人的生活问题。

所幸,随着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并且从事这个行业,孙老师也愿意将这门手艺教授给更多的人。“我教这个没有商业性的意义的,只想有人把这门工艺继续下去。最近我有个徒弟说要回来,那我说你回来最好,反正总的来说,孙氏匾额的制作,是为了一直把这个手艺,这个比较老的一些工艺传统能够继承下去。”

即使已是70多岁的高龄,孙鸿权老师仍是忙着教学忙着制作,身处其中不亦乐乎。他的妻子不免揶揄道,“你还要忙进忙出忙,牙齿都没个了,牙都掉光自己不管,管这个东西。

对此,孙鸿权老师有着自己的坚持,“我是传承人我有这个责任,虽说是一个工匠,不是一个大艺术家,但反过来说,工匠有人喜欢有人要就传承下去。”

关键词:楹联匾额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