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苏州这个小镇的人,最会猜灯谜

2018-03-06 09:11:44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丨猜完灯谜,春节就过完了丨

- 风物君语 -

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咯!

尤其在江浙地带,灯谜的传统仍然保留着

前不久我们刚从苏州平望镇回来

那儿的人爱猜灯谜

1

灯谜之“谜”和灯谜之道

要说灯谜的发展,还得从漫长不可确知的先民时期开始。

谜语被公认起源于先民的口头文学,体现的是集体智慧。最早被称为“隐语”、“廋辞”等,制作随意,没有明确的分类和规范。

▲如今,全国各地到了元宵节这天有了猜灯谜的习俗。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中,有“自魏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的句子。

同时代的顾野王《玉篇》中曾提到的“隐也,即后世之谜也”,是“谜”字的开始。但这个说法也受到了质疑。有人论证,该句实为宋本《玉篇》中的增补,而非顾野王原笔。

到了南宋,人们在年节欢庆时,开始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借灯光的流转吸引过往行人前来猜射,“灯谜”一称始现。

《武林旧事·灯品》有“以绢灯剪写诗词……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的记载。后来,灯谜渐渐地从谜语中逐步分支出来,自成体系。

现在提到灯谜,单指“文义谜”,又称“文虎”,是相对于“事物谜”而言。“事物谜”则在灯谜界被定义为“民间谜”,又称“谜语”。

谜语的谜面往往是四句形式的民谣,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手法来描绘事物的形体、动作等特征,以达到隐射的目的。

灯谜主要从文字上着眼,往往以一两个句子出题,谜面较短,主要运用别解手法,着眼于猜射对象的名称。

所以,谜语适合儿童游戏。而“灯谜”规则严格,文学特征明显,能体现制谜者、猜谜者的学识水平,更受文人的青睐。

与市井歌谣相比,灯谜是雅致的;与楹联古文相比,灯谜又是通俗的。既能突显品位,又能在猜射中“众乐乐”,灯谜能吸引许多文人参与,并在明清之际发展至鼎盛,也就顺理成章了。

长期以来,吴地鼎盛的文风和繁荣的经济,为灯谜传承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吴江位于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中心,勾连南北,交通便利,经济颇为发达。衣食饱足,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愉悦,故而吴江地区一向文人云集,历代灯谜高手不断。尤其是到了清代和民国,灯谜发展至鼎盛,还有人编纂了灯谜专著。

文人的喜好就是个风向标。

每至佳节良夜,总有人在街上排开花灯,摆出奖品,贴好谜条,引人猜射,既增加喜庆,又劝导人读书,以致猜灯谜在吴江成为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乡俗活动。

根据《邃汉斋谜话》记载,因为时局动荡、谜人迁徙,吴江的灯谜也有起落浮沉,但即使如此,却一直绵延没有断绝。

2

平望灯谜,乡情别趣

▲吴江下辖八个镇,地紧邻而民风近。近年来,平望镇的灯谜却在其中一枝独秀。摄影 / 陆文龙

平望居多方文化交汇之地,灯谜自也博采众长。它本属“南派”,以拢意为主,善于使用成句、典故,谜味醇厚、学术意味浓郁;因地域上接近上海,又受到“海派”灯谜的影响,讲究通俗谐趣、机灵多变。

平望灯谜由此便有了自己的特点,牢守谜面“巧、雅、正”的文学艺术性,又不乏“趣、绝、活”的生动鲜活性。一方面同文学紧密结合,讲究韵律相谐、语言雅致;另一方面又较多使用方言口语,以生动的地方色彩,引人乐见、易于传诵。

▲摄影 / 彭凯剑

而平望灯谜中最温情的特点,是其原创性与地域性。

每次灯谜展猜中展出的谜题,大多都是由本地灯谜爱好者围绕平望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社会风向、当下新闻等“新鲜”创作而成。谜底可能是当地的特产,可能是家前的古桥。

▲摄影 / 张建国

参与者看着谜条:

“四下寻食寻不见——三字平望民俗(吃五黄)”

“此番随羽西征,二人图谋破秦——平望特产(翻酥)”

“莫道桑榆晚,人生度七彩——平望地名(暮虹桥)”

掏出手机,却搜不出答案,想放弃,又觉得答案就在嘴边。只能和同伴来个“头脑风暴”,一起绞尽脑汁。等猜了出来,看到这“乡里乡情”的谜底,怎能不顿生亲切贴近的暖心之感?

八十年代初期,灯谜爱好者曾自发组成“莺湖谜社”;而一部分热爱此道的人,又在2008年5月成立了镇灯谜协会。其中五名主要成员,因喜制善猜、功力了得,还被谜界友人赠送雅号“平望五虎将”。

▲平望小学开始有专门的灯谜课。六年级的小姑娘王胡颖,在“福禄杯”首届中华学生谜语大赛中,获得了小学组中的个人第一名。摄影 / 小疯子

政府部门的支持也是灯谜兴盛的一个要因。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平望镇文化站每年春节都要举办灯谜展猜。文革甫一结束,在文化站站长汝迪昌的组织下,灯谜活动得以及时恢复,并坚持至今,从无间断。

每逢活动,华灯成行,远近居民扶老挈幼、相携而来,大家挨挨挤挤、说说笑笑。猜中了的,自然能领到奖品,也收获旁人的称赞羡慕,没有猜中的,也能在这喜庆热闹中获得节日的心理满足。

本来嘛,过节图的不就是热闹?所以,每次组织活动,参与者都很踊跃。这样的氛围下,即使不怎么参加活动的人,也多少会对灯谜有所了解。

▲平望当地有专门的灯谜协会组织活动。摄影 / 张建国

2016年,平望灯谜获批成为江苏省的非遗项目。

3

“活”起来的,不仅是灯谜

许多时候,“非遗”会和“濒临失传”、“亟待保护”这样的词语连在一起。不过,与许多非遗后继无人的窘境不同,古老的灯谜在平望居民的生活中,算得上是个等闲常见的休闲活动。

这是非遗保护最理想的状态:不是固守“古法”,将其藏进博物馆,而是让它走进生活,吸引大众的参与,让它在日常生活中以原生的状态,不断地发展、创新、以“活”起来。

新生力量的加入,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基本条件。

将灯谜送进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进而学习。大多数人将其作为兴趣爱好,还有一小部分人,会慢慢地发现自己这方面的特长,慢慢地冒尖,成为下一代的灯谜主力。

灯谜届有句共识:“功夫在谜外”。制出一条好谜,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学、体育、音乐等各种知识。

能在节庆聚会中,给家里人出几道灯谜“为难”别人一下,对孩子们来说显然是件好玩的事情。课余、闲暇随手翻书成为许多孩子的习惯。

制出雅、达、巧、趣的新谜和大家分享,你会感觉到,平望灯谜是古老的,又始终是鲜活的


今晚来打一灯谜: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

(打一物)

文丨余嘉

编辑丨酱子

本篇图文选自《风物中国志·平望》

未标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关键词:灯谜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