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民俗 > 正文

曾丽:最大的设计就是讲好苗疆故事(1)

2016-05-27 10:46:08  杨红军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图/受访者提供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图/受访者提供

“一位住在苗寨的独居老人收藏着一件做工极为精致的‘百鸟衣’(苗族节庆传统服饰),据说这件衣服传到她手里已经是第七代了。1982年,痴迷于苗绣收藏的父亲(曾宪阳)听说这件事后便抱着收购的目的登门拜访。听说是来买衣服的,老人连门都没让父亲进。后来,父亲不得已找到村支书代为说项,老人才同意父亲给那件衣服拍几张照片。据老人说,在父亲之前也有人想花大价钱买下来,结果被老人拒绝了。

“拍了照片,父亲扔念念不忘。几年之后,当父亲再次去拜访时,老人已经去世了。因为没有后人,衣服便也陪老人一起下了葬。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就只有几张当时拍下来的照片了。”

但凡去过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或者跟曾丽聊过苗绣的人,都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那件‘百鸟衣’的照片也被曾丽放大,摆放在博物馆的入口处,故事和照片也就成了“镇馆之宝”。

刺绣手艺。图/受访者提供

刺绣手艺。图/受访者提供

藏着苗绣更藏着故事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位于贵阳市,依傍风光秀丽的白云公园,除了一些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的点缀外,博物馆里展出的绝大多数是曾丽和她的父亲曾宪阳生前收藏的苗族传统服饰精品以及一些精美的绣片。

提到这些展示在博物馆里的藏品,曾丽说:“博物馆背靠公园,考虑到安全原因,博物馆里的绣品只不过是我们父女两代人藏品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精品收藏在了其他更安全的地方。父亲开始收藏这些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时,也没有局限在服饰上,只不过后来布展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个小而精展览,因此大家看到博物馆里绝大多数藏品都是与苗族服饰有关的。”

并非每件展品都出自藏品中的第一梯队,曾丽却也在展品选择上花了不少心思:既能展现苗族传统刺绣水平,也能藏得下吸引观众的小故事。

“这件苗族传统衣服也是当地人节庆的时候才穿的,说起这件衣服的来历那可不一般。当年曾先生下乡时相中了它,拥有这件衣服的苗族老人不愿出让,说是祖上传下来的绝不外传,更不能轻易卖给他人。对此,曾先生只能抱憾而归。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却不顾路途遥远,来到县城找曾先生,希望能把这件衣服让出来,她觉得这样也许能更好地让它保存下来。就在老人将衣服让出来后不久,她家里便连续遭遇变故,村里人都说那是祖先在为她出让衣服而惩罚她。不管怎么样,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博物馆特意将这件衣服展览了出来。”因为喜欢苗绣,由护士转来博物馆作讲解员的李海云这样讲解着一件特殊展品的来历。

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有文字并不代表没有文化,一个个被苗族绣娘们绣在衣服上的图案就是苗族一代代传递着的文化与信仰。苗绣一般以五色彩线组成,画幅上以优美的水波纹、起伏的山脉纹、太阳星芒纹、蝴蝶纹、花草鸟兽纹等来表达民族迁徙、生命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意蕴,再现卓绝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