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民俗 >

六月“民俗日历” 端午祛百邪 芒种送花归

六月“民俗日历” 端午祛百邪 芒种送花归
2021-06-02 11:51:46 华西都市报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五月竞舟)(局部)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五月竞舟)(局部)

民俗专家帅培业。

民俗专家帅培业。

六月“民俗日历” 端午祛百邪 芒种送花归

六月“民俗日历” 端午祛百邪 芒种送花归

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当看到大街小巷的商店中,开始整齐摆放着粽子礼盒时,路过的行人就算不经意的一瞥,也会明白端午近在眼前了。进入公历6月,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据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而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到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夏节……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说到端午的习俗,人们总能想到这些延绵数千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同时在物质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市场上催生出五花八门的粽子品类,还有了水晶粽子、小龙虾粽、奶茶粽等“网红”粽子。

但在老成都人的记忆中,用清香的粽叶包裹的白米粽,软糯香甜,再淋上些许红糖水,便是记忆中最常见,也最朴素的端午美食。“那个时候吃粽子,都是雪白的白米粽。加点绿豆、红豆,或者撒点芝麻,蘸点黄豆面,就是奢侈的吃法了。”回想起记忆中的端午,在成都生活了数十年的民俗专家帅培业这样说。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6月5日芒种(农历闰四月二十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为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指的是农民朋友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但在这一忙碌的节气中,也不乏风雅的习俗活动。譬如,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就描写了芒种节气“送花神”的场面。“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要知道,在古时的农历二月,有着庆祝百花生日,祭祀花神的“花朝节”。据传,因“花朝节”上迎花神,而芒种时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于是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而在南朝梁代崔灵思所撰写的古籍《三礼义宗》中,也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6月14日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临近仲夏,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在满街都摆放着包装精致的粽子礼盒商品,各种品类的粽子琳琅满目时,作为一名老成都人,帅培业记忆中的端午粽子,是满溢着粽叶清香的白糯米粽子。彼时,还未有“甜粽”“咸粽”之争,在那个物质条件不富裕的时代,在端午节能够蘸着红糖水吃下香甜的白粽,已经是无比的满足。

而除了吃,自然也少不了雄黄酒。在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中,“喝雄黄酒”的情节可谓是最高潮迭起的一幕。也由此可见,雄黄酒在百姓心中有着辟邪解毒的作用。“不光是喝,成都人还会用雄黄酒洒在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地方,是为了灭恶虫,有点类似于当下消毒剂的作用,可消毒杀菌。”

雄黄酒虽在世人心中有着驱邪避毒的作用,但帅培业说,这东西可不能喝多了。那不喝的话,会用来做什么?那自然是要用来在小朋友的额头上,写一个大大的“王”字了。“用雄黄酒画‘王’的习俗,一是为了借雄黄酒祛毒;再来,这个‘王’字,就是模仿的老虎的花纹,老虎是百兽之王,这也寓意孩子们能健康长大,百毒不侵。”

不仅是雄黄,端午还有“百草入药”的习俗,人们认为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有了这一习俗。“在端午的成都,几乎所有郊区的农民,都挑着菖蒲陈艾,进城中来卖。家家户户都买回去,挂在门上。菖蒲本身就是一味中药,有驱邪辟邪的作用。拿这些药草来熬成水,给娃娃洗澡,是治皮肤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6月21日夏至(农历五月十二)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而在古时,人们对于夏至的重视,不亚于一些传统的节日。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而据司马迁所著《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舞。”可以看出,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的到来,宣告着炙热的盛夏即将来临。在没有冰箱,也没有空调的古代,能够带来一丝凉意的,恐怕还得靠手中的一把小扇。于是在民间,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用来消夏避伏。据《辽史·礼志》记载:“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此外,《酉阳杂俎·礼异》有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彩扇用来纳凉,香囊可除汗臭,粉脂涂抹身体,防生痱子。

有趣的是,古代夏至还有一项放假的“福利”。宋代庞元英所撰写的《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宋代官员从夏至这天开始放假3天,让百官回家休息。

而在民间,有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成为一种习俗。“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